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湛江市霞山区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 : 2022-04-01 09:59来源 : 霞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查看解读:一图读懂: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29日在湛江市霞山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霞山区区长  吴王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霞山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步伐越走越稳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新提升

  经济基本盘更加稳固。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67亿元,增长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0.6%、45.2%、54.2%。“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37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95亿元,增长8.4%;进出口总额33.85亿元,增长9.2%。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01.1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59.03亿元,分别增长5.1%、2.3%。完成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3%。财税收入明显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增长28.5%,其中区级税收5.46亿元,增长16.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5万元,增长6.9%。

  数字经济蓄能起势。信息设施加快建设,新建5G基站383个,新建、改造智慧杆104根。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粤海饲料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速。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二期加快建设,红舫直播基地建成营业,网络直播等数字经济新模式蓬勃兴起。

  园区经济稳步提高。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形成以精细化工、现代物流、资源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为特色的现代临港产业集群,临港、华港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1亿元、15.9亿元,分别增长25%、15.2%,合计税收88.78亿元。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扩容征地工作,实现园区“五通一平”,顺利通过环评、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工作。节能降耗深入推进,规上工业累计综合能耗下降2.5%,湛江东兴本质安全项目稳步建设。

  投资消费持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粤西九州通大健康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航油湛江储运基地等16个项目动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1.81亿元。政府投资规模有效扩大,成功争取债券资金11.97亿元,增幅达327.5%,有效支持医疗、教育、乡村振兴、新基建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民大环宇天地落成开业,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3.78亿元,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34.04亿元。餐饮收入增长10.7%。旅游业加速回温,接待过夜游客142.5万人次,旅游收入17.04亿元,分别增长59.93%、7.64%,旅游收入排名全市第二。

  大招商格局加快形成。招商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出台《霞山区招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建立招商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累计签约项目17个、投资总额47.1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8.43亿元。

  二、深化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全面实施,完成8个专项整治76项目标任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梳理下放职能事项149项,认领调整市级赋权事项86项,梳理权责清单事项4354项。商事改革持续深化,实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覆盖,推进“多证合一”“一址多照”改革,涉企政务服务“免证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新开办企业“零成本”。惠企稳企政策落地见效,新增减税降费1.54亿元,惠及商事主体2.2万多户。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2万家、新登记企业1989家,分别增长8.17%、44.65%。政务服务高效便民,“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减95%,即办率达90%以上,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重大开放引擎加快打造,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霞山区块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宝满港区集装箱一期扩建、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和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建成投运,成为华南和西南首个40万吨级深水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主动融入“双区”“双城”“双合作区”建设,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东湛江—重庆”陆海新通道班列顺利发车。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抓住RCEP实施机遇,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稳步增长,实际利用外资2.03亿元,排名全市第二。

  创新活力日益强劲。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8.3%。创新载体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家,各类研发机构增至24家,创建天圆地方市级众创空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申报省、市级科技专项5个。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发明专利119件,增长108.8%,完成专利授权554件,增长25.06%,全市排名前列。创业活力有效激发,南国药业获评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个转企”51家。10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粤海饲料成功挂牌上市,实现霞山本土企业上市历史性突破。

  三、城乡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

  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基本完成广湛高铁征拆工作,建成湛江大道霞山段,稳步推进建设路等5条新改扩建市政道路。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新增建设用地1211亩,“三旧”改造新增启动项目181亩,完成改造项目166亩,改造老旧小区35个,惠及居民6137户。土地收储出让成效明显,完成土地供应17宗698亩、土地出让收入29亿元。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新建、改造小游园30个、社区公园7个、综合公园5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8个、垃圾中转站2个,整治道路排水设施50多条。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4.04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粤字号”农产品品牌1个。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实现27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自然村集中供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铺设排污管道57.6公里,基本完成农村体育公园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特呈岛村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基本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4万元,较2020年增加近4000元。

  智慧城市建设领跑全市。城市运行感知体系初具规模,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城市融合指挥中心,布设前端视频监控1149路、高空鹰眼4套,汇集分析数据超1680万条,实现整体联动和统一指挥调度。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数字化赋能精细管理,治理违法用地44亩、违法建设206万平方米,创建14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智慧城市项目一期建成试运行,作为智慧区县标杆案例荣登首届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推广。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六项大气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2%。常态化开展河湖“五清”,新改建污水管网64.68公里,基本消除10段黑臭水体。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效,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生态保护修复一体推进,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湛江湾(赤坎至霞山段)被评为广东省美丽海湾6个优秀案例之一。中央环保督察检查顺利通过,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结率93.1%,排名全市第一。

  四、人民群众生活增添新福祉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民生类财政支出超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800元、551元,兜牢兜实特困、残疾、孤儿等群体救助。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完成10件民生实事。就业规模质量稳步提升,新增就业891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361人,建成全市首批“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根治欠薪工作扎实推进,协调处理工资类违法案件133宗,为农民工追偿工资2000多万元。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建成使用区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成功创建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个,四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3个。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健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255个、高中学位3600个,完成市第二十一中新校区整体搬迁,建成区教师发展中心,高考本科上线率增长14.8%。新增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28个,排名全市第一。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发展,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健康促进区,完成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实现卫生村全覆盖,建成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家。文化体育事业亮点纷呈,成立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特呈岛试点建设入选省“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全市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菉塘红色交通站成功揭牌,新建文化体育公园1个,运动员荣获第十四届全运会比赛5金1银1铜、全国冠军赛2金2铜。

  平安霞山巩固提升。疫情防控网织牢织密,持续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管理等各项措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3.34万剂次,其中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93.42%。全区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无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八大专项行动”“全民禁毒”“全警反诈”深入推进,“两抢”零警情342天,信访超市建成运行,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三。金融领域平安稳定,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非法集资等风险,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清零”。安全防范有序有效,粮食安全考核排名全市第三,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88%,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海防打私、外事、殡葬管理、民族宗教和群团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件、政协提案41件,全面启动“八五”普法,爱国街道洪屋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社区。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财税改革,“数字财政”系统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完成34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我们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过紧日子,持续纠治“四风”,以审计整改促进政府效能提高。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霞部队、驻霞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霞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霞山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产业集群效应不够凸显,缺少产业链链主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亟待提升;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民生保障仍有短板;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化;政府效能需进一步提升,个别干部干事创业信心不足、能力不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2年奋斗目标和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霞山以“四大牵引”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的关键一年。纵观国内外形势和发展大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叠加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霞山作为中心城区,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海南相向而行等重大政策机遇;拥有雄厚港航实力、“五龙入湛”高铁中心枢纽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商业业态、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4.2万多户市场主体、53.64万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2所省重点高校、2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4家三甲医院、325家医疗卫生机构托起的公共配套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所在、潜力所在。我们要锚定目标、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霞山高质量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区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以“‘四大牵引’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四篇文章”,服务落实“四个定位”,促进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大力实施“西拓东提”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霞山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广湛高铁、合湛高铁建设。优化城区交通网络,推进南岑路、愿景路等道路前期工作,加快东新路、建设路、银帆北路动工建设。统筹谋划北站片区、湛江大道和南岑路两侧片区等重点区域联动开发,大力推进连片土地收储,配合做好北站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油管迁改工作。严防大拆大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15个在建“三旧”项目建设,推动双力美怡工改M0改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陈铁上村全面改造项目,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4个、背街小巷83条。加强城市景观建设,谋划建设南柳公园、东山公园,建设4个公园绿地,实施重要节点景观亮化工程。

  创新推动城市治理。加快实施智慧城市项目二期,布局建设智慧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完成第二轮环卫市场化,规划建设霞山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提升观海长廊示范片区品质。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加快“三线”整治,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城市公厕8座,启动城市内涝点治理。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农业,推动“粤字号”等农业品牌创建,引导发展水产类预制菜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二期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管护机制。加强农房管控,提升村庄风貌,打造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特呈岛村等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二、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探索建立区港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做好港口配套和后勤服务。完善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配合推进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宝石路南段和港前路新建工程,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支持湛江港发展现代物流业,带动园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促进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高能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

  强化产业规划布局。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石化、资源深加工两大传统产业,全面拓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贸服务、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都市型、生态型、智慧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做强临港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链长制”,推进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大数据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园区综合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临港、华港一园“双区”建设,推进临港922亩、华港306亩扩园征地工作,全面清理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完善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1088.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71亿元。开工建设能源集中供给配送及加注基地项目,加快湛江东兴本质安全项目、南国药业新建研发仓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中冠石化电子新材料项目等建成投产。完善招商体系建设,实施“赴百企上门招商”专项行动,年内完成项目到位资金40亿元、招商项目签约额35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红星天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

  项目建设。发展科创服务、商务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壮大红舫直播基地等平台经济。推动中捷总部办公楼、群峰大厦等总部经济项目建设。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加快天禾(华南)农资储备物流基地、中航油南方储运基地项目建设。推动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延长生活服务产业链条。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10家以上。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推动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二期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华港工业小区纳入湛江粤西数谷产业起步区。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促进绿色石化、农海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智能制造场景和智能工厂。推动粤海饲料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60个,实现街道社区、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

  三、聚焦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打造高能级发展载体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出台旅游产业优惠激励政策,打造“山—城—岛—村”精品旅游线路,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保护开发特呈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擦亮红树林生态旅游品牌。深化文旅融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保护修缮东堤路等片区历史建筑,提升改造霞山风情街历史文化街区。完善旅游配

  套基础设施,推动特呈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合推进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步行街商业街区。完善夜间消费配套,打造民大环宇天地“夜间经济”体验中心。加快家居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壮大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培育餐饮名店、名菜、名品,大力发展文娱、旅游、体育、家政等特色服务消费,谋划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扩大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规模。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擎。梯度培育科技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家以上。加大企业研发、技改投入,推动11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粤海饲料揭榜挂帅制项目建设。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企业创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新增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家。大力引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进一步发挥人才驿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9件以上。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严控“两高”行业,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谋划发展碳汇经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启动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第二阶段工程,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防洪排涝治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南柳河乡村型、菉塘河都市型碧道。强化近岸海域污染整治,配合推进霞山港区10个码头综合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海洋生态、红树林全面保护和系统修复。全面彻底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四、聚焦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高层次改革开放格局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培育壮大城投、工投、旅投等3家平台公司,聚焦主业主责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2.0行动,力争营商环境水平达到全市前列。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权责清单制度,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动“一照通行”“照后减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完成4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和56家“个转企”。

  大力打造开放合作高地。探索建立港地、关地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双区”“双合作区”建设,落实“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与广州中心城区建立合作机制。深度融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支持湛江港与重庆、贵州等地加强合作。强化与海口市龙华区、延安市宝塔区、绥化市北林区交流合作。扎实做好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准备工作。配合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稳步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加快综保三纵路建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用好RCEP优惠关税等规则红利,进一步开拓东盟等海外市场。

  五、聚焦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落实“促进就业九条”,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体制机制,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完成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打造星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五有”全覆盖。

  建设教育强区。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020个。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巩固提升学前“5080”建设成果。严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优化调整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持续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加快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建设健康霞山。推动港区医院、骨伤科医院项目建设,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打造中医重点学科、中医名科,支持市第二中医院扩容建设。抓好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强化母婴安全管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99%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三医联动”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推进门诊共济统筹。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四级联创”。促进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推进新“三馆”建设,升级改造4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化拓展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体育强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强化非法集资防范处置,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春风利剑”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毒品治理、全民反诈。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完善信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一社区(村)一警一辅(两辅)”全覆盖。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确保能源和粮食有序安全供应。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六、聚焦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强化忠诚从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高效施政。提高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深化“一件事”主题式服务,推动“5G+政务服务”应用,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秒批”“一次办”。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线上审批,实现依申请事项网办率95%以上,行政许可即办率90%以上。推进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加强政务流程优化再造。

  严格依法行政。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提案。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认真实施“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水平。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加强收支管理,保障重点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统计监督力度。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坚持“三严三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四大牵引”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奋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1+9: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

  2.四篇文章: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

  3.四个定位: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

  4.四大牵引:以高铁新城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大文旅开发、全面从严治党为牵引。

  5.核+副中心:推动广州与湛江深度协作,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

  6.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

  7.双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8.五龙入湛:广湛高铁、玉湛高铁、深湛高铁、湛海高铁、合湛高铁。

  9.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0.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11.两高:高耗能、高排放。

  12.一照通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各类许可实行审前指导、一表申请、联审联办,许可信息通过营业执照二维码集中公示。

  13.一网统管: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的云、网、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和感知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省域范围“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

  14.双减: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5.五项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16.上云上平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

  17.五清:河湖集中开展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建等专项行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