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霞山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 : 2016-11-15 15:24来源 : 本站

前三季度霞山经济运行情况
(霞山区统计局)
今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周期,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霞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前三季度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但增长压力明显高于预期,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预期。
一、基本情况
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64.86亿元,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 1%;第二产业增加值112.36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增长8.9%,建筑业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1亿元,增长4.5%,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长10.6%,批发零售业增长2.4%,住宿餐饮业增长1.4%,房地产业增长5.7%,金融业增长1.9%,营利性服务业增长8.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1%。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1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实现增加值107.14亿元,增长9%。从隶属关系看,区属工业完成产值117.23亿元,减少1.9%,市直工业完成产值238.4亿元,增长1.4%,开发区企业完成产值63.86亿元,增长19.5%。
2、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完成投资总额7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城镇建设投资36.28亿元,减少16.3%,更新改造投资6.69亿元,减少40.8%,房地产开发投资29.52亿元,增长193%。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25.21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16.5亿元,增长12.5%。
3、市场贸易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分行业看,其中批发业零售额82.9亿元,增长10.4%,零售业零售额155.7亿元,增长6.4%。住宿业营业额2.88亿元,减少5.1%,餐饮业营业额21.9亿元,增长6.9%。
4、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居住类上涨0.6%,交通通讯类下降1%,烟酒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上涨2%.在八大类消费指数中,七大类呈上涨趋势,其中食品类上涨较快,特别是蔬菜类和肉类分别上涨了21.8%和17%,其他类别指数上涨幅度较小。
5、外贸出口总额小幅下降。据海关统计,1—8月全区外贸出口总额7.0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5%。
6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1—8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116万美元,增长1823.6%
 7、财政总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总收入91.93亿元,增长19.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34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3.33亿元,同比增长2%,非税收入2.01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支出11.02亿元,增长5.3%。
从CPI(上涨2.4%)、PPI(下降8.4%),工业用电量(增长0.5%)等这些反映经济先行指标看,当前经济仍然处于筑底调整期,还没有明显进入上升通道,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运行特点
从前三季度我区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如下特点:
1、整体平稳、稳中有进。分季度看GDP增长速度,一季度增长5%、上半年增长5.3%、前三季增长6.5%,呈现逐季加快之态势,而且第三季度增速提高幅度全市最大。
2、稳中提质,质量与效益双提升。从对税收贡献看,前三季来源于霞山的总税收达85.51亿元,增长19.4%;从企业效益看,1—8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5.29亿元,增长69.3%。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6%、产成品存货减少3.9%,经营成本下降4.8%,企业去库存、降杠杆、降成本取得较好成效。
3、供给侧生产逐步向好、需求侧相对乏力。工业总产值增速从年初的-3%到9月份的6.6%,累计提高了9.6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度从一季度的-4.6%到三季度的15.3%,累计提高了19.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在第三季度也实现了正增长;但在需求侧,除了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外,消费增速一直偏低,而外贸出口虽然逐步收窄降幅,但仍然未能实现正增长。
三、横向比较
从前三季度各县区主要指标对比情况,霞山区经济总量(GDP)排在全市第2位、增速排在第8位;工业总产值总量排在全市第2位,增速排在第5位;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全市第2位,增速排第在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排在第2位,增速排在第10位;投资总额排在第5位,增速排在第7位;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第1位,增速排在第9位;公共财政收入总量排在第3位,增速排第在6位。1—8月实际利用外资总量排在第2位,增速排在第1位;外贸出口总额排在第5位,增速排在第6位。
四、存在问题
虽然前三季大部分指标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势头,但整体压力与困难比预期要大,与全年增长目标差距较大,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经济增长新增动能明显不足,后劲乏力。随着前一轮经济周期,霞山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要想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必须依靠新增大中型企业拉动。但霞山区近两年新增规模(或限额)以上的工业、贸易业、服务业等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发挥拉动作用明显不够。既影响了工业、贸易、投资指标的增长、也影响了经济增长后劲。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慢,需求侧结构有待转型升级。目前无论是从供给角度看第二产业,还是从需求角度看第三产业,霞山区的绝大部分产业都是传统型产业,与国家政策倡导的、发达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的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很大程度制约了第二产业的拓展空间,也影响了终端消费的有效扩大。
3、第三产业受不利因素影响较多,增速难以提高。一方面计算霞山区第三产业的基础指标较差,主要在于贸易业销售额以及财政“8项”支出增速太低(全市最低);由省、市反馈的行业基础指标中,交通运输中的水运周转量太低,而水上运输占了霞山交通运输业的45%。另一方面当前国家实行的核算制度,对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控制非常严格,调整系数与缩减指数逐年降低,客观上限制了第三产业增速。
此外从微观面上看,未能实现正增长的指标较多,如区属工业总产值、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限上服务业营业额等,这些负增长的指标给经济增长速度增加了不小压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