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年度计划报告

霞山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 2015-06-17 11:43来源 : 区发展和改革局

区九届人大次会议文件(2

霞山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霞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骆小英

各位代表:

我受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区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率先崛起,努力建设文明富庶魅力霞山”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区生产总值3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027元,增长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9.3%和10.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6344.0755.3。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销售总额双双突破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79.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94亿元。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9元

(二)工业规模不断壮大,扩能增效成绩显著全区工业总产值708.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9.14亿元,增长7.9%完成增加值168.45亿元,增长9.1%。区属工业发展保持较快势头,增速达27.5%。工业企业效益较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37.2%,同比提高40.1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东兴石油、中纺粮油、粤海饲料、渤海农业、湛化股份等工业企业20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3亿元,新增产值45亿元华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三板成功挂牌交易,成为我区第一家上市公司。

(三)服务业转型提速,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65亿元,增长10.8%。卜蜂莲花超市、鼎盛广场商业中心、恒茂石化油库、汇宝物流、广州湾古玩文化城等项目建成营业,盛邦家居建材广场、宝港物流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原点广场湛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和荣福商务之都等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市霞山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全省十大“广东省重点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苏宁电器、农海产品、箱包皮具等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远销各地。商业档次进一步提升,形成高中低发展的商业新格局。旅游业加快发展。法式风情街首期开放,西澜湾渔人码头加快推进雏形初显,特呈岛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树林公园建成接待游客,动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环岛绿道。全区接待游客47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65亿元,分别增长4.5%和19.9%。物价涨幅低于预期。新建平价商店21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物价涨幅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以内。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47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7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卜蜂莲花超市、鼎盛广场、城市美林花园等项目竣工;原点广场、茂化建异辛烷和世纪名门花园一批项目动工建设西澜湾渔人码头、中国移动(湛江)数据中心和霞山区文体综合馆等项目加快推进,广东天惠粮油物流、荣乐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粤邦高端品牌汽车展销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百都汇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相关洽谈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了我区经济发展后劲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实施《中共湛江市霞山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霞山区2014年若干重要改革任务要点》完成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建区卫生计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发展和改革局的组建公布实施第二批行政审批改革事项目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6项减少审批事项40%以上推进企业投资管理改革,非公共资源开发利用投资项目取消核准制,改为备案管理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244户,增长20.6%建成上办事大42个部门474项事项进驻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结算率达100%。出台实施《霞山区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暂行办法》,实现小学一年级“零择校”。探索医疗服务一体化机制,推动海头卫生服务中心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共建试点。

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81855万美元,其中,进口总额56441万美元,出口总额25414万美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共新引进项目12项,总投资60.49亿元上市企业“明信息技术”和上市集团浙大网新”区域总部迁入我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8倍,总量占全市八成;全年实际吸收外资9741美元,总量占全市过半增长30.9%,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六)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产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农业补贴3729万元。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1家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基本完成特呈海堤加固达标工程特呈岛海岸滩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港南大堤水毁堤段抢险任务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三旧”改造成效显著,拆除旧改房屋28.6万平方米新获批9个项目单元规划鼎盛广场4个改造项目竣工,金豪嘉苑12个改造项目动工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湖大道建成通车,完成7条城区道路4.6公里农村道路硬底化,改造18个主干道支路口、7条小街小巷80条道路滴水线完成椹川大道、乐山西路景观改造,动工建设银帆路、泉庄路、上坡路、绿民路、华信大道和乐悠路等道路。配合市完成解放东路等9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五城同创”成绩喜人助推湛江市成功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出台试行《霞山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城市精细化管路。协助市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扎实做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完成南柳河整治工程,启动菉塘河整治工程清拆猪场360个(户),和8家实心黏土砖厂,全面完成生猪养殖污染和拆除实心粘土砖厂的专项整治工作首批24条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考评验收,3条村被评为市创建生态文明先进村;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区和第二批19条村的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7%。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烟气除尘脱硝脱硫环保装置投入使用,实现烟气标准排放

)民生保障继续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全用于社会民生的财政投入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66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421万元,受惠人数达4932城镇失业率2.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6323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32040人,均完成市下达任务。为困难群众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126.8万元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年度任务帮扶雷州市完成危房改造31户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城区小学与农村学校按“总校+校区”模式进行整合,市四中高中部独立办学,初中部组建霞山实验中学,新成立市三十五小;动工建设市六幼,改建设立区特殊教育学校。科技企业获评高新产品51个,获评科技成果奖4个新园街道新园南社区被评为“省科普示范社区”菉塘村成功创建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村;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称号;全面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6.19‰连续10年被评为“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区文体综合馆主体工程完成,区体育场改造加快,区籍运动员获得洲级以上比赛8金2银好成绩。完成区图书馆扩建和2个街道文化站14个五有文化室改造,区图书馆和儿童公园免费开放,市四中等一批中小学图书馆节假日向市民开放治安形势形势良好“6+3”、“两打两建”专项整治行动分别荣获全市一等奖、第一名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审计、法制、妇女、儿童、武装、双拥、殡改、工商联、侨务、民族、宗教、档案等工作成绩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主要指标未能完成年度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增长下滑税收新增源头少工业园区效益不明显,部分企业效益差,新建项目推进不快;新增可建设用地不断减少,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社会管理压力大,公共服务水平距离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三五”发展之年,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风险释放的新阶段,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创新和大升级我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动力必将使我区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知难而上,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发展条件,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0%;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城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9%;城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7%。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力,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科学规划、城市引领、工商并重、转型发展”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两园一城一基地一中心”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推动霞山经济增效升级1、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提升工业实力和质量效益。出优化产业升级的载体。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力产业层次实现园区扩能增效加快申报省级产业园区,抓紧推进园区扩容计划,加快临港工业园1061亩填海造前期工作;创新产业园区管理营运模式,严格执行园区闲置土地回收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引导和扶持园区产业层次低、效益不明显的低效企业进行盘活转产、兼并,促进园区产业转型集约发展突出抓好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抓住省大力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的机遇,引导和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项目、增产能,补充新投产工业项目少,经济新增长点不足动工建设渤海农业新增生产线、中纺粮油小包装项目扶持正森中纤板与大亚集团合作改造,扩大产能。突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年内确保茂化建辛烷、鸿达石化高级润滑油北部湾绿色家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期)、同德药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中星石化油库仓储金港精糖加工中石化SEP湛江模块化基地等项目动工建设,抓紧推进中海油化工下游产品加工区等项目前期工作2、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经营水平、丰富经营业态、优化服务能力,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继续提升人民大道南中心商业圈的核心地位。做好鼎盛广场开业后续服务,支持引进星际酒店,进一步聚集人气;引导江霞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完善业态结构和品牌组合,重焕新机;动工建设广州湾时代广场。抓好东新路火车南站商圈升级改造。支持亿新汇、东柳布艺城、金纺服装扩建等新建商业载体开展招商,提升商贸业档次。加快屋山片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确保盛邦家居建材广场建成营业与屋山家具城、星河家居连成一片,打造家居、建材聚集区;确保粤西商贸城建成营业,加快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荣福商务之都等项目建设,动工建设粤邦高端品牌汽车展销中心。推进临港物流项目加快建和运营。动工建设中星石化油库仓储广东天惠粮油物流和荣乐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支持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石化商储库项目建设,力促中石油燃料公司期货油品交割中心成立。加快滨海旅游休闲基地发展完成特呈岛环岛绿道建设,确保特呈岛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西澜湾渔人码头海滨广场、海鲜美食、风情酒吧街,动工建设国内首个1公里长带状海洋馆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电商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线经营加强信息消费建设,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消费发展。3、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鼓励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结合乡村游、农家乐等载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宽农增收渠道。扶持北月科茂无公害蔬菜基地、特呈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做强做大。抓好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化项目带动,加快提升有效投入,努力夯实发展基础。力争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安排重点项目47项,总投资498.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05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9、市重点建设项目12。以“重点项目攻坚年”为抓手,着力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实行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名区挂点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措施和时间表、一抓到底“六个一”的工作法,明确重点项目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以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落实的方法,确保问题一个一个跟进解决,进度节点一个一个扎实推进,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西澜湾渔人码头、中国移动(湛江)数据中心等18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鸿达石化润滑油、金港精炼糖加工21个新开工项目动工建设加快推进中海油化工下游产品加工区8个项目前期工作。

    (三)着力全面深化改革。 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精神和锐气,大胆先行先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有效承接市下放审批事项,同步推进简政放权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网上办事分厅功能模块。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投资准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清事权边界和职责分工,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稳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促进财权事权相统一。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科学制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公开处置公务车辆,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确保年底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推进农村制度改革,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继续拓展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外贸外经合作。努力稳定出口增长,扶持水产品加工、箱包家居等重点出口企业,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壮大进口市场,支持霞山水产品市场进口交易中心冷库扩建,力争在进口品种、进口区域有新拓展。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在并购重组上有新作为。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为契机,吸纳国内外港口、航运及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参与物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嫁接”国外的一些知名的物流集团,促进本土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采取精准招商等方式,使招商更精准、更简洁、更富有成效,重点盯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大型民企和有实力外企,大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大项目的落地投产,拉长壮大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五)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启动南方海谷智慧城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二期1500亩的征地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吸引智慧企业进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和组织企业、高校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增强新产品开发、专利研制和品牌创建能力,确保中纺粮油公司成功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充分发挥数据信息技术资源抓好科技信息网升级改造,完善霞山区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增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能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强化人才培育加强人才引进,继续实施“扬帆计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等分配方式,加速人才集聚。

(六)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改造为助力,以产业为支撑,打造宜居城区。完成南站、海头、银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2条村规划编制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西澜湾渔人码头、原点广场建设启动逸仙路片区民国风情街改造,完成东新豪园、金豪嘉苑等改造项目建设,确保城市尚居花园、东山俊园等改造项目动工建设,提升东新路城市品位。力争洪屋片、民享西片、岭南片整体改造取得突破。严厉查处违建行为。支持有条件村庄启动整体改造,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确保乐悠路、华信大道、银苑路、绿民路、泉庄路、银帆路和上坡路年内成通车深入开展“城市精细管理规范年活动,实施《霞山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暂行办法》、《霞山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方案》争取“创模”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13河渠整治工程;动工建设南柳河大闸重建工程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区,新增生态文明村19条。将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的理念贯穿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引导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规范电动车、自行车通行管理。扎实做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强化节能考核和监察执法抓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项目加快开展高效节能电机规模化和锅炉技改

(七)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坚持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进一步推进社会民生建设。1、加大就业推进力度。实现就业信息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网,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2、提升帮扶救助水平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实现60岁以上低保、五保、百岁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全覆盖提高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散居孤儿月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和农村五保户补助标准。3、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教育创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果,加快推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年内建成区特殊学校和第六幼儿园,力争海头二中迁建和市二十二中扩建等项目动工建设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创出品牌。4、完善卫生服务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力度,提高医疗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医院,推进一批社会办医项目落地。5、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完成霞山区文体综合馆建设区体育改造,如期交付14届省运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开心广场”《霞山百姓讲堂》6、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为,重拳铲除严重违法犯罪分子,增强公众安全感。建立一村一居法律顾问结对制度,提高群众法律知识。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防灾减灾和灾害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继续抓好审计、法制、妇女、儿童、双拥、武装、殡改、工商联、侨务、民族、宗教、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2015年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设文明富庶魅力霞山而努力奋斗!

附表

湛江市霞山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草案)

      

单 位

2014年完成

2015预期目标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生产总值

亿元

358.29

9.8

401.6

1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2.25

3.5

2.36

2

第二产业

亿元

157.89

9.3

163.51

3.2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3.79

9

136.47

2

第三产业

亿元

198.15

10.4

23573

15.5

人均生产总值

84027

9

93630

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689.14

9.9

710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6.41

25.1

135

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05.65

10.8

351.5

1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5.94

-8.8

6.53

10

外贸进出口总额

美元

81855

-9.5

88500

8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美元

9741

30.9

10720

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1

3.1

103

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569

9

30050

9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19

6.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6

    

3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7566

7000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3.77

3.77

注:全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