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经济运行分析

霞山区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 2011-10-13 10:15来源 : 霞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霞山区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扩散,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深度和广度相应加大,对我区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增长、工业、进出口等经济指标都相当低迷,这固然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致,但更凸显出我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1亿元,同比减少5.5%,完成年计划3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7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65亿元,同比减少41.0%(其中工业减少48.0%),第三产业增加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8.6%。建区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工业:冲击较大,持续下降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6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0.3%,工业增加值下降49.0%,完成年计划的26%。全区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1个企业减停产,减停产面达55.3%,其中11个亿元企业中只有粤海饲料公司实现正增长。工业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区工业企业结构单一,总量和质量不高、过度依赖一两个大企业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因富虹公司受资金和原料影响而停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跌幅逐月扩大。

    (二)对外贸易:降幅扩大,形势严峻

    年初以来,外贸下行趋势显著,形势更为严峻。上半年,进出口11403.76万美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出口7074.73万美元,同比下降28.9%,完成年计划34.8%。除东胜矿业和富昌冷冻厂形势较好外,信威、龙威、富昌、润朗等绝大多数重点出口企业出口持续下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8万美元,同比减少85.6%,完成年计划10.8%。

    外贸出口的形势严峻,在相当程度上与我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和市场有关。我区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需求大幅下降且经济回升仍未出现明显迹象,导致全区外贸出口状况持续低迷,而且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期。 

    (三)投资:同比下降,总量偏小

上半年,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完成年计划35.0%。实际状况:一是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71亿元,增长15.95%,其中临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湛江港务集团300泊位码头建设和中鑫公司特呈岛开发项目完成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94.5%。二是更新改造大幅增长,在中纤板公司和湛江港务集团改造项目的带动下,上半年更新改造投资0.96亿元,增长671.3%。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大幅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亿元,同比下降40.4%。民大国际、广州湾时代广场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展虽顺利,但目前都是进行工程桩施工,未能产生大的投资。金贸大厦、丽日花园、兴顺华庭、骏景花园等楼盘上半年主要进行收尾工程和销售,亦未能产生大的投资。四是工业项目投资乏力,第二产业目前缺乏可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的大的产业项目,这不仅很难制止投资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工业发展的后劲。

    (四)消费:一枝独秀,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在出口、投资与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有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4亿元,同比增长19.6%,年计划49.4%,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收窄,1-6月累计下降0.6%,食品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和居住类分别下降4.9%和8.0%。

   (五)财政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年计划52.0%,地方财政支出2.08亿元,同比增长9.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1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52.9%,增幅高于计划2.6个百分点。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5658元,同比增长7.4%。

    二、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至今仍未见底,国家4万亿元投资落到我区有限,且其对产业的带动效应还有一个过程。因此,我区经济在近期内还将会是一个低迷的状况。但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显现,我国经济运行已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以及湛江钢铁项目带动效应的显现,下半年我区经济发展信心指数会有所提升,除工业产值外,其余各项经济指标的下滑态势会有所缓解。

(一)工业短期内缺乏新的发展空间。由于富虹油品公司年内复产困难较多,而今年新增的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无法弥补富虹油品公司停产减少的产值,加上下半年亦没有大工业项目投产,因此,预计下半年工业仍然维持较大幅度的下降,亦将拉低全区经济增长。

(二)投资有新的增长潜力。下半年临港工业园基础设施、宝满保税物流中心、“渔人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将进入建设高峰,同时下半年也是落实上级投资的高峰期,教育、卫生、水利等中央投资项目陆续开工,投资情况预计好于上半年。预计下半年全区投资将会进一步增长,有望完成增长10%的预期目标。

(三)消费市场仍处于持续增长时期。下半年,国家“扩内需”政策进一步显效,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都将导致消费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完成全年增长15%的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

(四)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成效初显,但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将持续,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预计外贸出口下降势头短期内难以扭转,难以完成全年增长10%的预期目标。根据存量外资情况分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的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由此可见,下半年我区经济虽有上行的动力,但更多的是面临下行的风险,因此,预计全年GDP的增长将仍然在低迷状态。

三、下半年工作建议

全区应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围绕三条工作主线,按照“四个新”的发展目标和“三个应有”的发展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既严肃对待金融危机下的严峻局面,又想方设法克服当前困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抓好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要应对好我区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必须以宏观调控手段为抓手,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围绕保增长目标及时出台相应措施。一是着力加强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的跟踪监测和深度分析,针对苗头性、趋势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准确把握和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类制定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具体工作方案。三是进一步加大统计工作力度,合理调配街道办统计力量,切实解决漏统、少统现象,更加充分客观地反映我区经济发展状况。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对地区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和园区的集约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无论是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还是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都应当有大的产业项目作为载体,作为推动调整的抓手。因此,要组织力量,排查一批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重点、重大项目,特别是要使工业项目能够做到推进一批,储备一批,重点是在加快临港工业园第一期的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的基础上,着手临港工业园第二期开发,力争早日开展立项、征地等前期工作。临港工业园二期要整体融入到湛江钢铁项目,作为湛江钢铁项目下游的装配制造基地,发展临港装配、装备、制造加工企业。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预期目标实现

    面对当前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出口急剧下滑,消费保持常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是政府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运行调控手段。一是切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一方面政务环境要优化,要提高政府执行力,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时效,促进社会投资项目建设。二是建议建立项目施工进度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部门主动协调工作机制,建议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检查,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完成进度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重视不够、进度迟缓的要进行问责。

    (四)积极落实有关进出口政策,转变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要加强政策研究,根据我区外贸产品的特点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外经贸企业运用国家的扶持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更加顺利地开展国际市场空间,扩大进出口业务,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确保实现今年外经贸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二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扩大出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扩大出口,保住市场,重点关注、支持骨干外贸企业稳住传统出口市场,帮助中小企业抓住机遇逆势扩张,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优化外贸结构,鼓励和帮助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扩大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出口。

   (五)强化征管措施,确保税收足额入库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区税源结构面临较大调整,税收任务十分严峻。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积极培植新兴税源,千方百计增加税收收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管理,努力将小税做大、副税做强,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需求

一是切实保证就业率,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和引导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强消费信心,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完善和落实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稳定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和促进文化、旅游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  三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着力加强市场监管,为消费者打造公平、平等、规范放心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