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霞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 2022-12-09 18:16来源 : 霞山区发改局

         一、202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的总目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环境冲击和新冠疫情防控持续影响下,着力抓重点、促均衡、扩收益,实现经济逆势上扬、平稳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67亿元,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159.03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95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21.37亿元,增长14.6%;外贸进出口总额33.85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增长2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77元,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二)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完成农业增加值2.56亿元。播种水稻面积1.08万亩、产粮4152吨,保障粮食稳产增效。渔业保持高产高质,总产量11638吨、总产值125.52亿元。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打造“粤字号”农产品品牌1个。工业投资强势增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01.19亿元,增长5.1%。园区经济成效显现,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91亿元、15.9亿元,增长25%、15.2%,创收总额88.7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个转企”51户。完成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3%,为工业增长提供后续动力。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3.78亿元,增长13.1%。民大环宇天地落成开业,鼎盛广场商圈持续畅旺,红星天铂广场主体工程完工。新基建建设明显加快,新增5G基站383个,累计936个。红舫直播基地建成营业,中移动数据中心二期加快建设。旅游市场持续回温,接待过夜游客142.5万人次,增长59.93%,旅游创收17.04亿元,增长7.64%。

         (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1.81亿元,增长7.3%。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粤西九州通大健康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航油湛江储运基地、润炜生产线扩建等16个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等项目加快筹建。在重点项目建设牵引支撑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4.43亿元,增长44.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引擎”。

         (四)技术创新有效突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8.3%。成功创建天圆地方市级众创空间,实现“零”的突破。南国药业公司成功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改企业11家,完成技改投资2.74亿元,同德药业医用口罩生产线技术改造、信威家具新中式家具异地技术改造等项目顺利投产,东兴石化绿色企业优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完成专利授权554件,增长25.06%,其中发明专利119件,增长108.77%。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专项项目5个,市级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揭榜挂帅制项目顺利立项。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梳理下放149项职能事项,完成市级赋权事项86项认领调整、权责清单事项梳理4354项,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至3个工作日。涉企政务服务实现“免证办”,企业开办时限压至0.5个工作日,新开办企业实现“零成本”。落实新增减税降费1.54亿元,惠及商事主体2.2万多户。“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深受欢迎,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减95%。“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完成整治任务76项。精准招商成效明显,成功引入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落实签约项目17个、投资到位38.43亿元。区人才驿站揭牌投用。争得上级新增债券11.97亿元,助力医疗、教育、乡村振兴、新基建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霞山区块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申报,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和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建成投运,“港产城”联动发展载体进一步优化。

         (六)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广湛高铁征拆任务,建成湛江大道霞山段,银帆路(盛邦路至乐山路段)新建工程、东新路改造工程、百蓬路(森林公园正门至湖光路段)改扩建工程等5条新改扩建市政道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步伐明显加快,完成土地供应17宗,新增建设用地1210.51亩;完成“三旧”改造项目166亩、新增启动项目181.02亩。完成违法用地治理44.04亩、违法建设拆除206.1万平方米。创文巩卫工作卓有成效,巩卫顺利通过国家复审,创文考核排名全市第二,完成85个老旧小区、8个农贸市场、2座垃圾中转站、21座城市公厕改造以及42个小公园小绿地改造建设。完成银帆路与上坡路交叉口等7处重要交通堵点治理。乘借乡村振兴东风,完成61条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改造,自然村集中供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特呈岛“两中心融合”试点建设入选省“两中心融合”农村综合改革最佳实践案例,坡尾村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工作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2%目标。建成65公里城乡污水管网,有效治理10段黑臭水体。全区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湛江湾赤坎至霞山段被评为“广东省美丽海湾”6个优秀案例之一。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检查,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结率93.1%,领跑全市。

         (七)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全区刑事立案数、110有效警情、“两抢一盗”案件稳中有降,已实现315天“双抢”零警情。“八大专项行动”“全民禁毒”“全警反诈”工作扎实有效。建成区“信访超市”。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实现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清零”。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顺利入口省级试点食用农产品溯源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菉塘红色交通站成功入列全市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率先建成全市区级智慧城市融合指挥中心,一期项目建成试运行,建设经验荣登全国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推广。

         (八)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民生财力投入加大,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九成。城乡居民低保和特困、残疾、孤儿等弱势群体救助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3个,新增就业8912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687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61人,追偿农民工欠薪2000多万元。落实居民医保参保18万人。建成区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有力巩固,没有出现贫困户返贫现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255个、高中学位3600个,完成市二十一中整体搬迁,“双减”工作全面落实。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辖区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无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健康促进区。区法院建成全市首个新时代法官法治文明实践站。成立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文化体育公园1个。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过去一年,我区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同时也暴露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受疫情持续影响,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可控,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部分指标仍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优质产业和项目招商难、落地难,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明显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仍然突出;三是可持续性税源薄弱,税收结构单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度依赖非税收入,财政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四是干部担当发展意识不强,整体营商环境欠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氛围、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对此,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科学有效应对,全力推动解决。

          二、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也是霞山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区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部署要求,继续围绕“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的总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四篇文章”,服务落实“四个定位”,坚持“四大牵引”,有力促进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应用,统筹抓实疫情防控,统筹安全与发展,有力推动霞山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综观现阶段国内外形势和霞山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议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大园区建设,强化经济发展龙头

         一是协调推进港区建设。以港产城联动发展为牵引,积极探索和建立区港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以港带产、以产兴城效应。积极配合推进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湛江港拆装箱一期改造、宝满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宝石路南段和港前路(集运一路至宝石路段)新建段,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支持湛港集团拓展大宗商品仓储、配送、运输等服务,打造高能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带动港口物流业集聚发展、高质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园区基础建设。以整合临港、华港“一园双区”建设为带动,推动华港工业小区尽快纳入临港工业园产业聚集区。抓紧推进临港工业园922亩、华港工业小区306亩扩园征地工作,有序清理盘活园区闲置、低效土地,着力缓解园区用地紧缺难题,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容纳力。加快推进园区“七通一平”等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后劲的“聚合器”,园区是承载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要举全区之力,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园区经济“新引擎”。重点确保湛江市燊煌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湛江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等续建项目如期竣工,推动      新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力促湛江临港工业区能源集中供给配送及加注基地项目、恒茂石化综合办公大楼等前期储备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带动园区经济崛起腾飞。

         四是精准开展园区招商选资。发挥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毗邻港口等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好园区扩容和整合腾退土地,优先保障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优质项目入园落地建设。结合园区产业定位、发展规划、项目绩效等需求,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采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聚力引进一批优质产业、优质项目,不断壮大园区产业集群,促进园区经济提档升级。  

         (二)聚焦大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保障农业安全稳定。继续稳住优质果菜种植规模和产量,丰富果菜产品种类,提高市场供应水平。尝试推广种植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加快农村撂荒耕地方案实施,分批推进复耕复种,整合土地资源,致力打造一批50亩以上集观赏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农家乐”。继续推进特呈鱼干、边坡沃柑、北月番薯和红米等“一村一品”项目,叫响霞山特色农业品牌。继续抓实粮蔬种植和畜禽等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二是推动工业聚集升级。鼓励支持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水产饲料等优势型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实施创新同盟,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税贡献大的先进制造业、资源生产深加工业以及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临港工业集聚发展壮大。重点推动东兴公司绿色企业优化改造、南国药业新建研发仓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中冠电子新材料项目、燊煌食品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三是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坚持大税大干、小税小干,着重引进一批税源型物流项目,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重点推动天禾(华南)农资储备物流基地、中航油南方储运基地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发展体系。有效整合临港工业园及周边土地,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加快形成港口物流产业带,提升港口物流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整合商业资源,优化商业布局,巩固和提升霞山粤西地区商业龙头地位。继续扩大大型购物、餐饮娱乐、电子数码、体育健身、家居家具等商业消费,扶持鼎盛广场、民大环宇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和椹川大道两侧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做大做强,加快推动红星天铂广场、爱琴海购物广场建成运营。大力发展科创服务、商务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壮大红舫直播等服务平台,激发新媒体经济活力。加快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延长生活服务产业链条,扩大服务消费。结合湛江高铁北站建设,在周边区域谋划引进一批高星级酒店及现代商务服务业,打造新的西北商务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依托科技革命,推进项目建设,抢占现代化经济发展高地。重点推动华港工业小区纳入湛江粤西数谷产业起步区,加快建成中移动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加快推进粤海饲料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城乡5G基站建设,加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聚焦大开放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权责清单制度,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加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厘清区有关部门与街道执法边界,提高基层综合执法效率。加强财政预算安排制度,严格落实预算支出,保障预算依法合理执行。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优化农村建房程序,促进农村建房规范化、合法化。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重组国资运营管理公司,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优化营商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湛江市推进营商环境整治工作要求,着力在精简办事流程、压减企业办证、改善融资条件、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证照分离”管理全覆盖,进一步简化“一照通行”“照后减证”审批流程,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坚决落实国家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减负。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公开表彰一批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文明经营户。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为企业发展做好“保姆”当好“店小二”。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思想引领,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凝聚齐抓招商引资工作合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跑出加速度、实现高质量。坚持谋定而动,统筹科学布局,有序分类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政策利导,立足自身优势,扩大宣传推介,以“梧桐树”吸引“凤凰”来栖。坚持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引入一批行业领先、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从严把关,实行规划布局、用地标准、投资强度、税收、生态环保等项目审核“一票否决制”,提高项目落地精准度。坚持要素保障,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土地供应、证照办理、无障碍施工等工作,全力为项目建保驾护航。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继续支持水海产品、家具、饲料等优势型出口企业做优产品质量、延伸产品链条、扩大市场份额,特别要鼓励和扶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全力把霞山的产品推出去。继续扩大大豆、菜籽、矿产等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培育对外贸易新增长点。坚持务实合作,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港等重大政策溢出利好,不断深化与海口龙华区、延安宝塔区等友好城市的对接合作,扩大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学习交流。

          四是全力打造合作高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广州湛江“核+副中心”动力机制为纽带,全面加强与“双区”城市群在产业、市场、港口、资本、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推动“双区”港口与湛江港深化合作,建立两地分拨中转的合作机制。扎实做好纳入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准备工作。配合推进综合保税区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强化与东盟、北部湾城市群、“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

         (四)聚焦大文旅开发,彰显城品质魅力

          一是加强旅游规划发展。抓紧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规划与区域土地、交通、环保等规划融合统一。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山-城-岛-村”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做强做旺。依托三岭山森林公园深度开发,以运动健身、生态休闲为主题,支持园内及周边农庄拓展提升,形成生态游新体验。加快推动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及渔人码头转型发展,以海鲜美食、滨海观光为主线,打造特色港湾景观线,形成港湾游新亮点。以创建特呈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带动,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红树林等景点品质人气,推动特呈渔岛度假村建设游乐园及美食城基地,拓展海岛游新内涵。

          二是抓实文化文物工作。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培养为重点,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完成西营邮政署旧址改造,协同推进东堤路、延安路等片区历史旧建筑群保护,探索谋划建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加深广州湾文化历史记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完善菉塘村、南柳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设备,丰富红色文化元素,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和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鼓励支持文化创新,积极推出文化精品,加快打造文化强区。

          三是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巩固和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以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以特呈岛、东纯等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引领,沿线连片打造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加大高铁北站周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力度,加快拓宽机畅路,聚力打造集休闲、民宿、购物、农业、美食、运动、文旅等为一体的高铁经济带,促进乡村风貌提升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全面开展驻街帮街扶村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接。

          (五)聚焦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全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积极对接融入市国土空间规划,配合落实三条控制线规划,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广湛高铁、合湛高铁建设和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城区交通网络,推动百蓬路、建设路、银帆北路动工建设,抓紧推进南岑路、东新路、文登路、银苑路等前期工作。统筹谋划高铁北站片区、湛江大道和南岑路两侧片区等重点区域联动开发,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配合做好高铁北站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油管迁改工作。严防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科学制定重点片区整体更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5个在建“三旧”改造项目,推动全市首宗“工改M0”项目落地启动,加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陈铁上村全面改造,完成城区164个老旧小区、83条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加强城市景观建设,谋划推进南柳公园、东山公园建设,加快建成4个公园绿地,致力实施绿村苑等重要节点景观亮化。

          二是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以持续推进创文巩卫工作为带动,下更大决心和力气推进城市精细管理。重点要完成第二轮环卫市场化,提升观海长廊示范片区品质,打造精细化示范环境、强力开展综合整治攻坚,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快“三线”整治,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城市公厕8座,启动南山涵洞等8处城市内涝点治理,规划建设体育场地下停车场。切实发挥发挥区智慧城市融合指挥中心平台作用,推行“智慧+城管”模式,完善城市问题“发现-交办-处置-反馈-销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智慧城市项目二期建设,加快构建霞山“城市大脑”,打造“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夯实数据底座,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化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交通治理等领域协同应用。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执法、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治理等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整体水平,从根本上破解城市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三大城市管理支撑难题。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严格环保准入,为打造生态绿化新霞山创建条件。重点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加强污染物协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启动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第二阶段工程,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防洪排涝治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南柳河乡村型、菉塘河都市型碧道。强化近岸海域污染整治,推动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市下达的年度能耗双控目标,推进“两高”行业绿色升级改造,促进清洁能源应用,谋划发展碳汇经济。加快推进霞山区工业园区的热电联供项目的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海洋生态、红树林全面保护和系统修复。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聚焦大民生建设,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人群就业。重点关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情况,继续组织各类招聘会,支持农民工集中返岗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鼓励政府投资项目招用贫困劳动力,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是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事项,巩固提升学前教育,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建设,努力解决资金、编制问题,切实保障公办园办学质量,积极引进(招聘)优秀师资力量。统筹推进学位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一是加快推进8个在建学位建设项目进度,预计2022年可全部完建交付使用,可新增学位2930个;二是协调推进房地产住宅小区配建学校项目,预计有效增加学位2880个;三是积极推进拟建学位建设项目3个(14中小学部、9小调罗、34小),争取2022年完建交付使用,预计可新增学位3390个。

          三是大力发展医疗事业。严格贯彻“四早”工作方针,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切实补齐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短板,加快推进霞山骨伤科医院、港区医院改造工作,继续落实医疗卫生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着重引进紧缺性人才和重点学科带头人。

          四是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继续推进平安霞山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坚决遏制非法上访行为。扎实推进普法,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监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深化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确保辖区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附表:霞山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附表

霞山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指标名称

2021年完成情况

2022年预期目标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30.67

3

458

7左右

第一产业(亿元)

2.15

2

2.6

5

第二产业(亿元)

195

2

215

5.5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

    值(亿元)

159.03

2.3

175

6

第三产业(亿元)

225.85

8.5

240.4

8.5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1.37

14.6

145.64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亿元)

313.95

8.4

345

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7.2

28.5

7.2

5

城镇登记失业率(%)

2%

控制2.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8912

-23.52

0.79

-11.36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15.10

2

15.4(市里还没下达指标)

2

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50077

6.9 

与GDP同步增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