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霞山 > 走进霞山 > 霞山风情

第十七章 人民政协

发布时间 : 2011-10-10 17:15来源 : 本网

 

第一节 区政协组织概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委员会(简称政协霞山区委员会)于1984年初开始筹备, 1984年12月17日~22日,召开政协霞山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政协霞山区委员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会下设办公室、提案组、学习组、“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组。
1987年4月,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办公室、学习文体组、“三胞”联络组、经济组、城建组、教育组、医卫组、法制组。
1990年4月,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办公室、提案学习委员会、联络委员会。
1993年4月,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办公室、提案学习委、经济科技委、文卫体港澳台法制群委等机构。
1998年5月,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提案教育文史委、经济科技委、法制群文卫体联络委。
 
第二节 历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1984年12月至1987年4月)
1984年12月17日~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区政府401会议室召开。本届委员会由各党派、各阶层代表55人组成,其中,中共代表4人,占7.3%;民主党派7人,占12.7%;人民团体4人,占7.3%;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6人,占11%;国民党政府军起义投诚人员、台胞、台属4人,占7.3%;工程技术界4人,占7.3%;文化艺术界2人,占3.6%;教育界10人,占18.2%;体育界1人,占1.8%;农林界2人,占3.6%;医卫界5人,占9%;宗教界1人,占1.8%;特邀人士5人,占9%。在委员中,中共党员20人,占36.4%;非中共人士35人,占63.6%。大会听取和审议了陈锦宏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筹备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了李运发区长作的《霞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通过了关于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治决议和关于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8名(含第二次会议增补1名),主席、副主席5名(中共党员2名、民主党派1名、无党派人士2名)。胡国杰当选为主席。
第一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3次。一届二次会议于198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召开。会议主要议程:听取和审议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区第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增选政协副主席1人。一届三次会议于1986年3月23日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等。
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1987年4月至1990年4月)
1987年4月13日~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区政府401会议室召开。本届政协委员65人,来自22个界别,其中中共4人、民革2人、民盟3人、民建1人、民进3人、农工党1人、共青团1人、工会2人、妇联3人、无党派民主人士6人、台胞台属3人、归侨侨眷6人、宗教界2人、工商界2人、农林界3人、科技界3人、教育界6人、体育界1人、文化艺术界2人、医卫界3人、少数民族1人、特邀人士7人。参加本次会议的政协委员65人。大会听取和审议陈锦宏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何肇端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崔冠璋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期间,还听取和讨论了李运发区长作的《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通过了关于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二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4名(含第二次会议增补1名),主席、副主席5名(中共党员2名、民主党派1名、无党派人士2名)。沈武当选为主席。
第二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3次。二届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5日~8日召开;二届三次会议于1989年3月27日~28日召开。各次会议内容均为听取和审议政协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区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等。参加会议为全体委员。
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1990年4月至1993年4月)
1990年4月13日~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区政府401会议室召开。本届政协委员93人(含第二次会议增补委员10人)来自21个界别,其中中共3人、民革2人、民盟3人、民进5人、农工党1人、民建1人、九三学社1人、无党派人士5人、人民团体7人、文化艺术界2人、教育界5人、医卫界5人、体育界1人、科技界5人、知识界2人、农林界4人、工商界3人、个体劳动者5人、宗教界3人、少数民族1人、台胞台属4人、归侨侨眷7人、特邀人士20人。本届委员中中共党员36人,占委员总数的38.7%。参加会议的有政协委员83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沈武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郑振盛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吴华兴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期间,还听取和讨论了李运发区长作的《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7名,主席、副主席7名(中共党员3名、民主党派1名、无党派人士3名)。沈武再次当选为主席。
第三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3次。三届二次会议于1991年4月22日~25日召开。三届三次会议于1992年3月24日~27日召开。各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政协第三届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列席区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1993年4月至1998年5月)
1993年4月19日~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区政府401会议室召开。本届政协委员来自22个界别共98人,其中中共5人、民革2人、民盟4人、民进5人、民建1人、农工党1人、九三学社1人、工商联5人、工青妇3人、侨联4人、社会福利团体1人、无党派人士6人、少数民族1人、宗教界3人、经济界11人、科技界6人、文化艺术界3人、教育界5人、医卫界5人、体育界2人、农林界5人、特邀人士19人。参加本次会议的政协委员98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叶志鸿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基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工作情况报告》,通过了关于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四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期间,还听取和讨论了李运发区长作的《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名,主席、副主席7名(中共党员3名、民主党派1名、无党派人士3名)。黄锦祥当选为主席。
第四届委员会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5次。四届二次会议于1994年3月28日~31日召开;四届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9日~23日召开;四届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1日~14日召开;四届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7日~20日召开。各次会议内容均是听取和审议区政协第四届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列席区人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作各次会议的政治决议。1996年召开的四届四次会议,选举陈德保为主席。
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1998年5月~)
1998年5月3日~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湛江市第二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本届政协委员128人(到2000年止,含第二、第三次会议增补9人),其中中共代表4人、民革1人、民盟6人、民建1人、民进7人、农工党2人、九三学社2人、无党派人士5人、工商联5人、工会1人、共青团1人、妇联1人、侨联5人、台联3人、个协2人、残联1人、少数民族2人、宗教界3人、经济界24人、科技界4人、文艺界4人、教育界7人、医卫界6人、体育界2人、特邀人士29人。参加本次会议的政协委员119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汪洋作的《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王凤作的《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委员会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谢福佑作的《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会议期间,听取和讨论了欧永良区长作的《霞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1名,主席、副主席6名(中共党员3名、民主党派1名、无党派人士2名)。汪洋当选为主席。
第五届委员会从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止,共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3次。五届二次会议于1999年4月6日~8日召开;五届三次会议于2000年3月21日~23日召开。各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听取和审议政协第五届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作出各次会议政治决议。
政协霞山区委员会历届主席、副主席名录
表17-1
届 别
职务
姓 名
籍 贯
任职时间
政协霞山区第一届委员会(1984.12~1987.4)
主 席
胡国杰
广东廉江市
1984.12~1987.4
副主席
陈锦宏
湛江市东海岛
1984.12~1987.4
林国华
广东封开县
1984.12~1987.4
崔冠璋
广东高州市
1984.12~1987.4
何肇端(女)
广东顺德市
1984.12~1987.4
政协霞山区第二届委员会(1987.4~1990.4)
主 席
沈   武
湛江市东海岛
1987.4~1990.4
副主席
陈锦宏
湛江市东海岛
1987.4~1990.4
周   毓
广东遂溪县
1987.4~1990.4
何肇端(女)
广东顺德市
1987.4~1990.4
崔冠璋
广东高州市
1987.4~1990.4
政协霞山区第三届委员会(1990.4~1993.4)
主 席
沈   武
湛江市东海岛
1990.4~1993.4
副主席
黄锦祥(专职)
广州市
1990.4~1993.4
吴华兴
湛江市霞山区
1990.4~1993.4
郑振盛
湛江市坡头区
1990.4~1993.4
陈晓风
广东潮阳县
1990.4~1993.4
叶志鸿
广东高州市
1990.4~1993.4
关 基(女)
湛江市坡头区
1990.4~1993.4
政协霞山区第四届委员会(1993.4~1998.5)
主 席
黄锦祥
广州市
1993.4~1996.4
 
副主席
陈德保
湛江市霞山区
1996.4~1998.5
郑振盛
湛江市坡头区
1993.4~1996.4
张昌盛
湛江市坡头区
1993.4~1998.5
叶志鸿
广东高州市
1993.4~1998.5
关基(女)
广东坡头区
1993.4~1998.5
王凤(女)
广东遂溪县
1993.4~1998.5
黄文韬
湛江市坡头区
1993.4~1998.5
汪   洋
广东吴川市
1996.4~1998.5
陈 鹰
湛江市坡头区
1997.3~1998.5
政协霞山区第五届委员会(1998.5 ~    )
主 席
汪   洋
广东吴川市
1998.5
副主席
谢福佑
湛江市麻章区
1998.5
关基(女)
湛江市坡头区
1998.5
黄文韬
湛江市坡头区
1998.5
王凤(女)
广东遂溪县
1998.5
陈   鹰
湛江市坡头区
1998.5
 
第三节 区政协主要工作
 
一、参政议政
区政协正、副主席参加区四套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与区党政领导共商全区大事,举凡有关本区的大政方针、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以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措施,重要经济工作安排,重要人事安排,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重大问题,均已成为政协进行协商和监督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协还加强与区党、政机关联系,积极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商、监督活动。
1987年6月,在区四套班子会议上,区政协就社会上违法犯罪分子侵害师生人身安全和扰乱学校秩序的问题提出了五条建议,提供会议讨论研究。经研究决定,由区政法部门将此项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在开展第三次“严打”行动的同时,狠狠打击侵害师生的违法分子,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安全。
1989年3月30日,在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区政协组织协商对话会,出席对话会的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党政有关部、委、办、局等十多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以及政协二届全体委员、各民主党派区属支部负责人。会上,委员们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坚持真诚、平等、合作的原则,就本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农业发展、厂企管理等问题进行协商。关于本区“菜篮子”十二项工程建设计划能否落实的情况,区长和主管农业的副区长就所提的问题逐一给予详细、具体的回答,对大部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把握性作了明确的说明,对把握不大的个别项目亦提出与委员们研究磋商,寻求解决的方法。8月,区政协就对本区工商、税务、公安、粮食等4个系统的“八所二店”的“两公开一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的调查视察,并举行区委、区政府及工商、税务、公安、粮食等部门的领导参加的对话会。会上,区政协提出了六条建议,各有关部门认真采纳了提出的建议。
1992年7月,区政协对本区工农西三路的“脏、乱、差”情况进行调查视察,邀请分管城管工作的副区长和区城管部、工商局、劳协会、霞山公安分局、交通中队等单位的负责人举行民主协商会,共同商讨治理措施。区政府和有关单位十分重视,抽调人员成立了工农西三路综合治理办公室,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坚决整治,使工农西三路的面貌大为改观。
1995年7月,区政协就本区贯彻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举行民主协商会。区政协针对认识不足,缺乏全社会保险意识,保险基金收缴难,拖欠问题较严重,各街道办对居委干部养老资金的统筹办法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意见较大等存在问题,提出要加强领导,搞好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加强保险金的筹集,切实解决居委干部养老基金的统筹等意见。区政府责成区社保局和审计局对全区保险基金的收缴和待遇给付进行了一次认真审计,较好地促进了保险基金的收缴工作。同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重新制发了《关于解决街道办事处居委干部退休统筹基金合理分担问题的通知》解决了居委干部保险基金统筹的合理分担问题,消除了居委干部的后顾之忧。
1999年4月8日,区政协文卫体委和民盟霞山总支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作大会发言进行专题议政,提出切实加强霞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的建议,与区委、区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区政府加大了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力度,投入了200万元进行市容道路改造,配备了30人城管执法专职队伍,明确环卫处统一负责全区卫生保洁工作,并增加了200多名卫生清洁人员,落实了区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和机关各部门卫生责任街的制度,市区“脏、乱、差”初见成效,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好评。
 
二、提案工作
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是区政协一项重要工作,每年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提案,区政协按提案内容作出办理意见。1984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关于统战、商业、环境卫生、文教体育、城市建设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28件,全部立案办理。1985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关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市容卫生、文教、统战政策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35件,全部立案。如一些街道、居民区垃圾成堆,长期不清理,沟通堵塞,长积污水,影响卫生的提案,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整治。区委、区政府采纳了委员们的意见,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街道居民、单位职工大搞市容清洁卫生,借调17辆汽车运走居民区百家楼门前和工农路长期堆积的垃圾,民享西一、西二、西三路一带长期堵塞的沟渠也得到整治,铺新了路面,使群众高兴,委员满意。
1986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关于经济建设、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卫生、政法、人事、组织、统战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31件,全部立案。如吴伯芬委员提出的关于《市区大街小巷应设立道路标志牌》的提案被转送市城乡建设局后,即予采纳。市城乡建设局决定从市政建设费中拨出专款搞市区道路标志牌工程,由市政工程公司承担工程任务。崔冠璋副主席和胡筠委员针对市无线电一厂获得市政府办公室的批文,准备将该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占用的法国驻广州湾总公使署楼拆毁建职工宿舍楼的情况,提出了《保护历史文物,立即制止拆毁‘广州湾总公使署’楼》的提案,转送市文化局后,市文化局即将情况拟文报告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函复将“广州湾总公使署”楼列为湛江市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今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办公室收回原来批文,并制止了拆毁行动。
1987年,区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工农业、劳动人事、组织、民主与法制、医疗卫生、城市建设、文教、统战、市场管理、福利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72件,全部立案。林希委员提出的《关于塘村与市第十中学部分用地有争议,要妥善处理》的提案,市、区国土局非常重视,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本着尊重历史和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学校建设的原则,多次召集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达成了协议。
1988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关于工农业、文教、医疗卫生、市容卫生、市场、物价管理、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统战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87件,全部立案。周华寿委员提出的《要解决霞山区城乡范围内征收教育附加费问题》的提案,区政府接此提案后,积极采取措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提案提出的问题制定了有关规定,并经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发了《贯彻省府〈关于我省城市、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使霞山区教育附加费得到了合理征收。
1989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政法、人事、组织、统战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60件,全部立案。林希委员提出的《要重视发展霞山区农业,适当增加投资兴修水利,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提案,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筹集资金大搞水利建设,1989年投资23万元,新打了7眼深水井和8眼大口径井,增加灌溉面积近100亩。
1990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人事、组织、统战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85件,立案79件,转作群众来信处理6件。如《关于第十一小学长期受到社会流氓的骚扰,教学秩序受到破坏》的提案,承办单位霞山公安分局十分重视,派人深入学校进行了调查,并组织干警打击流氓分子,维护教学秩序,为学校除了一大忧患。
1991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城市建设和管理、工商和市场管理、统战、社会治安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85件,全部立案。如郑政远等3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必须认真抓好落实转承钢球生产线技改项目》的提案,得到区经委采纳。为尽快落实提案,区经委和厂领导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终于取得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获得了新的项目生产许可证,并落实技改资金80多万元。
1992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87件,立案78件,作为建议案3件,转市政协提案3件,转作群众来信处理3件。陈勇委员提出《关于修建塘路》的提案,区建委很重视,向沿线18个单位筹集资金,并得到当时社教工作组支持,把坑坑洼洼、严重失修的烂泥路,建成了水泥路。
1993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统战、工商、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的提案70件,立案65件,其余5件转作市政协提案或转作群众来信处理。如杨澄宇委员提出的《要把蔬菜、鱼、肉、禽类的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的提案得到区农委重视。区农委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了新的“菜篮子工程”规划:扩大蔬菜面积4000亩,其中建立“三高”蔬菜基地2000亩;全年计划养鸡鸭150万只,产蛋品1800吨;全年计划扩大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提高到6000吨。
1994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城市建设和管理、工商、税务、市场建设、法制、廉政建设、劳动人事等方面内容的提案54件,立案47件。其余7件转市政协提案或转作群众来信处理。区政协提出的《关于切实搞好陈铁、西厅蔬菜基地的建议案》,区政府及时召开区长办公会议,予以认真研究,并责成区农委、海头镇具体落实。
1995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科教文卫体、统战、人事福利及其它方面内容的56件提案,立案46件,其余10件转市政协处理。区政协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案》,由区委办、宣传部牵头,与工、青、妇、教育、文化等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在全区开展专题演讲、文艺表演、读书活动、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机关、学校、街道到工厂形成了热爱祖国的社会氛围。杨永忠委员提出的《抓紧全面开展农村财务清理工作》的提案,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由区农委牵头,会同区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和海头镇,抽调干部,组成6个工作组,历时3个月分别对6个农村管理区和3条自然村进行财务审计。同时,还组织力量对另外5个农村管理区进行财务自查。通过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34.4万元,其中属贪污性质的32.6万元,不合理开支的1.8万元,侵占公物折款520元。34.4万违纪金额已全部退回,并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走上正轨。
1996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涉及经济建设、教科文卫体、民主与法制、统战、劳动人事等方面内容的提案43件,立案39件,4件转市政协提案。张耀荣委员提出的《切实加强全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管工作》的提案,区地方税务局认为提案很有针对性,结合本区的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1996年全区共征收个人所得税533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75%。
1997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政法、统战、劳动人事等方面内容的提案48件,立案33件,其余12件转市政协或转作群众来信处理。孙康爱等3位委员提出的《为科技兴农呐喊,把“三高”农业落到实处》的提案,区农委、海头镇对此提案十分重视,发动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淡水养殖、畜禽饲养和蔬菜生产,使“三高”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得到壮大,特别是特呈网箱养殖量不断扩大。2000年,已建立起4400个网箱、年产优质鲜活鱼1000吨的海水网箱基地,促进了全区“三高”农业的发展。
1998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统战、司法、法制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46件,34件立案,其余12件转市政协或作群众来信处理。李康文等11位委员提出《关于规范海上渔业管理,振兴霞山渔港经济》的提案,得到区委、区政府支持,于1998年8月成立了霞山渔港及水产品批发市场协调领导小组和筹建渔港指挥部,进行了总体规划和有关前期准备工作。2000年,已把霞山渔港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管理水平最高的一个渔港。
1999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经济、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卫生、政法、人事组织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提案40件,36件立案,1件转作市政协提案,3件转作委员意见处理。高文清、周妃铁委员提出的《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建立中共党组织》的提案,得到区委组织部、区经贸局党委的重视,经他们努力和促进,1999年7月粤海(湛江)中纤板厂建立起中共党组织。
2000年,区政协委员共提出了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科教文卫体、政法、统战、人事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提案47件,40件立案,其余7件转作市政协或转作群众来信处理。如《关于把横架于市十六中学校园内的万伏高压线改埋地下》的提案,区政协立了案,同时转送市政协立案,得到了市供电局、区政府的重视,经市、区两级政协追踪督办,市供电局拆除了市十六中万伏高压线,改从地下铺设电缆线,解决了长期困扰市十六中学师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又如《按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提案,区、市政协立了案,引起市政府重视,市府办就此下发了《转发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理顺市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使市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按户口属地管理体制得到落实。
 
三、考察调研
区政协定期组织委员和工作组开展调查考察活动,并根据调查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985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区政协文教体育组为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视察了市十二中,总结该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写出视察报告分别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建议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宿舍区为单位,由学校牵头,成立“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1987年10月,区政协对海头乡16个行政村的“两水一牧”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视察,向区委提交调查报告。区委十分重视,召开四套班子会议,听取区政协作调查情况汇报,并研究了对“两水一牧”生产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1988年8月,区政协就经济城建组对本区6个市场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问题的调查视察,并召开协商对话会,区政府领导和工商、治安、交通、市容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上,调查组针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条改进意见,即被采纳。会后,区工商局及时开展了对6个市场个体营业执照大检查。治安二中队对执法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态度粗暴、行为恶劣者进行了整顿,严肃了纪律。区城建管理指挥部对无理没收个体工商户的物品进行了退赔。这些管理部门协调了关系,对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管理。
1990年10月,区政协科教文卫体组对本区海头乡的3间中学、9间小学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视察,并召开协商对话会。区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海头乡党政主要领导、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计委、海头财政所等单位领导人参加会议,一起协商讨论如何改善海头乡的3间中学办学条件差及其他有关问题。会后,海头乡采取措施,改善了这3间中学的办学条件。10月下旬,区政协就联络委城管医卫组对工农街道的兴隆、坎坡两个管理区暂住人口的管理情况的进行调查,并召开协商通报会。会后,霞山公安分局就协商会议商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的措施,并向市提出意见,力争解决多头办证及“办证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1991年1月,区政协联络委法制组对本区工农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调查视察,并召开有区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和区委政法委、霞山公安分局、区综治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民主协商会。会上,区委领导根据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部署了工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就落实“分片联防、块块治理”、“逐步落实治安工作‘一票否决’的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警员素质等五项具体工作作了部署。还在湛江机械厂召开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
1993年10月,区政协联络委法制组对本区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情况进行视察调查,并举行民主协商会。霞山公安分局采纳了委员们的意见,并根据省公安厅有关精神,及时撤销了原有的刑警一、二、三队和技侦股,同时成立霞山刑警大队,统一合理使用刑侦力量,初步缓解了破案力量不足的问题。成立霞山巡警大队,组织巡警上街昼夜巡逻,维护社会治安。
1994年2月,区政协对区八达八企业集团公司内部管理进行调研视察,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受到区政府和八达八公司的重视和采纳,促进了该公司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以改革推动企业发展。199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达1亿2千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利润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1995年2月,区政协就本区内吸毒、贩毒情况进行调查,并召开有公、检、法、综治办等单位领导参加的汇报协商会。会上,区政协调查组提出了加强领导,加大打击、查处贩毒、吸毒分子的力度,并筹建戒毒所,切实搞好禁毒工作,确保本区社会治安的稳定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即予采纳,成立了禁毒领导小组,制定了禁毒、戒毒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区禁毒动员大会,部署了禁毒、戒毒工作,成立了专业性缉毒队伍,建立了戒毒所。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的禁毒工作。
1996年5月,区政协联络委法制组对本区出租屋管理情况进行视察,并召开视察汇报协商会。会上,调查组针对出租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三级管理、办证程序要统一,经费使用要合理、执法要严明等6条建议。霞山公安分局即予采纳,制发了《关于在全区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出租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核发〈出租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和办理〈暂住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组织力量,对全区出租屋全面开展了清理整顿。
1997年10月24日,区政协联络委城管医卫组对本区食品卫生管理进行调查视察,并召开情况协商通报会。调查组建议:要尽快理顺多头办证、多头管理的关系;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要建立卫生监督所,开展日常执法监督工作;要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探讨解决食品卫生管理问题的方法;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1998年6月23日至24日,区政协教育学习文史委对本区社会力量办学情况进行调查视察。视察后提出要严肃处理市南粤职业技术学校违法擅自办附属小学的问题,以及依法加强管理,实施规范化办学的建议,引起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区委主要领导对市南粤职业技术学校违法办小学的问题作了批示,区长办公会议就南粤职业技术学校违法办学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指示有关部门抓紧调查处理。区政府主管教育副区长组织了由区教育局、霞山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卫生局和城监大队等8个单位组成的审查小组,对辖区内的41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4天的评审工作。区教育局根据评审结果,依法处理有关违规的幼儿园。
2000年9月23日,区政协法制文卫体委对本区开展“两打一扫”专项治理行动情况进行调查考察,邀请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专题民主协商汇报会。会上,调查组提出了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做好治安工作,注意内部挖潜和科学、合理使用警力;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公安工作的经费不足;加强海头镇、村级干部的培训工作等建议,得到了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重视和采纳。
 
四、海外联谊活动
政协霞山区委员会成立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三胞”广泛接触,增进友谊和了解,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
1991年11月,区政协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区经济发展,组织有“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关系的个体经营者,成立了霞山区“三胞”亲属经营者联谊会,加强了与“三胞”的联系。
1996年6月20日,霞山海外联谊会香港分会成立时,区政协、区委统战及区有关部门领导前往香港祝贺,结交了香港各界朋友。1996年10月8日,霞山区海外联谊会举行成立大会时,广泛邀请“三胞”回乡参加,并推选海外人士68人为理事会的理事。会上,名誉会长、香港骏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吴灿煜还捐资人民币55万元,设立“吴灿煜骏龙奖学金”。1997年6月,湛江旅港同乡联合总会在香港敦煌酒店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区政协、区委统战部领导应邀赴港到会祝贺。1998年10月,区政协主席率领港澳台侨委有“三胞”关系 的委员前往澳门,与澳门有关人士研究筹备成立霞山海外联谊会澳门分会事项。1998年底,区政协主席及区有关领导应邀赴港参加湛江霞山海外联谊会香港分会召开第二次理事会,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1998年12月25日,霞山海外联谊会澳门分会在澳门京澳酒店成立。区政协主席及区有关领导前往澳门祝贺。1999年8月3日,区政协主席与区委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赴澳门参加澳门同乡总会成立大会,结交新老朋友,进一步扩大了联谊范围,密切了友好关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