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湛江市霞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用绿色描绘乡村“田园诗”!霞山坛坡村悄然蝶变

发布时间 : 2024-08-02 09:19来源 : 霞山发布

霞山区共有33个行政村,每个村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最早的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短的也有近400年的文化沉积。位于霞山区东边的特呈岛、中部的霞山村、西部的南柳村......数百年的人文积淀造就了如今的乡风文明。在曾经的曾经,霞山区这片村落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们因何而成?以何为名?为了挖掘霞山村落的历史,保护好优秀的乡村文化,霞山特以“传承村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带大家了解霞山各村落名字的由来故事......

坎路崎岖变通途

坡上风景如画图

村舍俨然映翠绿

美名远扬幸福村

这,就是霞山坛坡村

图片




村庄档案

坛坡村位于霞山区西部,下辖坛坡、沙坡两个自然村,与南山村、黄西村、坛上村和蓬莱村毗邻,总面积约80公顷(约1200亩),属湛江市霞山区东新街道管辖。坛坡村距霞山区政府约3公里,临近三岭山森林公园,和沙坡水库、南柳河傍村而过。近年来,坛坡村先后被评为“省、市生态文明村”、“湛江市卫生村”、“广东省卫生村”、“湛江市民主法治村”。


图片


该村世居村民姓氏有吴姓、陈姓和洪姓,以吴姓居多。单一民族汉族,通用语言为雷州方言。


探名史
坛坡村先祖吴允孚起家福建莆田,宋英宗元年从闽蒲播迁到遂溪调丰村。1195-1200年,先祖吴日就和其他村民陆续从调丰村移居南柳。元朝年间,天爵公从南柳中村移居坛坡村。涨潮时,海水至黄西岭脚下,有一条海沟叫沙坡沟。先祖在海滩筑塞堰堤,形成鱼塭,在鱼塭边的坡地上建房子。退潮时,下海捕捉鱼虾,平时开垦耕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


图片


由于先民是从南柳中村移来,因而村庄初名冠上南柳两字,为南柳(堰)头坡村。清朝年间,世衍公也从南柳中村移居来,还有臣沧公的后世部分子孙从南柳西边村移居过来。雷州方言中“堰”和“云”谐音,后来村名改为“云头坡村”。1977年为村名简化,将“堰”字用简单易写的“坛”字代替,村名更改为“坛坡村”。



探古迹

坛坡、沙坡村现存古庙7座,分别是文华庙、三司庙、道德庙、福德庙、土地庙、天后宫和关帝庙。土地庙有楹联“福因土而益厚,德配地以无疆”“土旺福居人自杰,地灵德列物斯昌”。

除此之外,坛坡、沙坡村还现存传统雷州民居十座,石公狗两只,古井一口。


探发展
提升村庄综合承载力


近年来

坛坡村积极行动

以实干推进乡村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管网雨污分流900米

道路硬底化1.2公里

增加太阳能路灯165盏

健身设施1套


图片


投资4万元完善文明实践站

建设小公园共705㎡

村貌村情大幅改善

村内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村民满意度显著提高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行乡村风貌管控

通过墙体喷绘

改造村内3000㎡破旧墙体


图片


投资45万元新建公厕2座

开展村内黑臭水体整治活动2次

截至目前

种植树木1590棵

乡村环境日益优化

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

今年

坛坡村开展土地执法动态巡查6次

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00亩以上

并成立巡查小组1个

做到动态巡查常态化


图片


接下来

坛坡村将继续努力

为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全力以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