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区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时间 : 2015-05-04 10:00来源 : 本网
霞山区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
霞山区财政局局长 龙日图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霞山区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服务民生”两大主题,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幸福霞山”为核心,坚持“谋发展、拼经济、促增收、重民生、建和谐、强队伍”的“十八字”工作方针,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管财有规、用财有效”原则,做实、做细、做优“公共型财政”,着力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做新、做大、做强“发展型财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着重促财源、促发展、促崛起。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2014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4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6023万元的106.04%。其中:
1、税收收入36589万元(同口径),完成年度预算35223万元的103.88%。
2、非税收入22821万元(同口径),完成年度预算20800万元的109.72%。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及主要项目的执行情况:
2014年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8738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52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1018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032万元的109.83%;
2、国防支出413万元。其中:区级支出413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19万元的79.58 %;
3、公共安全支出5783万元。其中:区级支出530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008万元的106.01%;
4、教育支出39654万元。其中:区级支出3361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9692万元的113.22%;
5、科学技术支出1108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05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183万元的89.35%;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5万元。其中:区级支出3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386万元的101.55%;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15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523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5950万元的95.54%;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378万元。其中:区级支出43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165万元的83.31%;
9、节能环保支出2883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14339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057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1032万元的95.86%;
11、农林水支出5778万元。其中:区级支出7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63万元的82.24%;
12、交通运输支出44万元;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356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11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699万元的159.08%;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18万元;
15、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1065万元。其中:区级支出1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30万元的110.77%;
16、住房保障支出16万元;
17、其他支出431万元。
2014年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41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67192万元,加上年结余收入19801万元,减一般预算支出118738万元,减上解支出8747万元,年终结余18918万元。
三、为确保2014年财政各项工作及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促进财政增收,确保经济增长。
(1)通过依法综合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挖掘财源。加强对财政收入走势影响的分析,关注“营改增”试点工作,加大对“营改增”企业增值税抵扣的检查,尽量减少“营改增”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充分挖掘潜力, 做好属地纳税工作,协调配合税务部门通过评估、核查和项目跟踪等方式加强对饮食、娱乐、旅业和房地产行业进行专业化征收管理,加大对中油、东兴炼油、渤海粮油和中纺等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同时开展医药和汽车维修行业的税务核查工作。抓好纳税大户、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的税收征管,努力促进税收增长,对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进行拉网式查漏补税。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拓宽收入渠道。加强非税收入支出管理,依法征收、以票管收、应收尽收、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规范管理,实行国库支付。同时加大对国有资产出租、转让等收入征收和清理工作,实行统一对外竞争租赁制度,对所有办公用房和临街铺面的出租统一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费后,缴入区财政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供财力保障,维护社会事业和谐稳定。
我们坚持厉行节约,认真贯彻“确保重点,压缩一般”的支出原则,严格预算管理,保证工资、社会保障、教育、科学、文化、维稳等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支出,努力实现财政综合收支平衡。
(1)积极落实各项民生社保政策,不断增加民生财力保障。
1、全力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成困难群众的“安全网”。2014年我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每人430元/月,全年支出1282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9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每人230元/月,全年支出368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47万元。2、积极点燃孤儿的生存希望。2014年安排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每人700元/月,全年支出57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10万元。3、为五保户提供生活帮助。2014年安排五保生活补助每人560元/月,全年支出89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5万元。4、2014年城乡医疗救助按照当地城乡最低保障标准的14%安排185万元,比2013年增资120万元。5、安排残疾人生活津贴每人600元/月,全年支出14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10万元。6、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1200元/月,2014年支出38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21万元。7、为离休干部护理提供有力保障。各种离休干部护理费600-2600元/月,全年共支出50.16万元/年,比2013年增资30.78万元。以上七项民生事项, 2014年合计支出2033万元,比2013年增资312.8万元。
(2)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14年补贴了2万多亩种粮面积,6348多农户,共发放种粮补贴资金163万元。发放柴油补贴资金3580万,其中渔船补贴3551万元,补贴涉及渔船458艘;水路客运29万元。
(3)促进事业发展,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2014年拨付1800万元建设小街小巷,改造29条街巷,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投入创卫资金2500万元。2014年投入0.15亿元建设特呈岛,用于红树林公园观景台、观景桥等观赏设备建设。2014年预算投入2千万建设我区文体馆,投入1千万元建设生态文明区、村,用于各村建设垃圾处理屋,购置垃圾处理车、垃圾桶,建设文化站、道路硬底化、绿化和卫生整治等。增加我区干部职工津贴,2014年人均增加350元/月,全区增资276万元/月,全年增资3588万元。
(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政管理机制。
(1)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健全财政评审工作机制,加强政府重点项目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项目评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积极为财政节支增效作贡献。2014年,基建送审项目396项,评审金额13406万元,审定项目核减率约为10%,审定金额约12090万元,核减额1316万元。
(2)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增加招标透明度。2014年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大部分单位都开通电子平台,购买办公设备实行协议供货电子平台采购,审批协议供货77批次,采购预算额4119083.25元;审批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预算额1864600元,执行额1763600元,节约率10.4%, 有效地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
去年,我区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和厉行节约的规定,出台《区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接待费管理规定》、《区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区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区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因公出国经费管理办法》、《霞山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并在实际执行中认真把关,严格控制,使我区“三公”经费大幅度下降。楼、堂、管、所的建设得到遏制。对区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进行整改,我区十分重视,认真对照上级标准加以整改。据统计,全区单位办公用房应改面积21357.71㎡,已改面积15045.34㎡;在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应改面积4218.13㎡,未改面积114㎡,目前已整改完毕。
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在稳增长、保重点、补短板、激活力、增实效上下功夫,突出创新驱动,支持先进领域,科学及时安排财政资金,切实发挥好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领域支出;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2015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35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8968万元,非税收入26383万元。其中:
1、税收收入38968万元,比上年增加2379万元,增长6.5%。
2、非税收入26383万元,比上年增加3562万元,增长15.61 %。
二、公共预算支出及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
2015年拟安排全区财政支出125435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83万元,比上年增加252万元,增长2.67%。
2、国防支出518万元,比上年增加129万元,增长33.09%。主要是增加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经费。
3、公共安全支出5660万元,比上年增加837万元,增长17.36%。主要增加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等部门的经费。
4、教育支出51844万元,比上年增加24020万元,增长86.33%。主要是增加了各学校非税收入安排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归还四中新校区建设贷款本金、文体馆建设和二十二中改建等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884万元,比上年增加11万元,增长1.3%。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16万元,比上年增加570万元,增长165.14%。主要增加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经费。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350万元,比上年增加6633万元,增长45.07%。主要是增加了社区用房、居民养老保险、离退休、退役安置和职工安置等民生支出。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421万元,比上年增加10461万元,增长210.92%。主要是增加了三间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等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9816万元,比上年减少683万元,下降6.51%。主要是减少创卫经费支出。
10、农林水支出1223万元。比上年增加394万元,增长47.5%。主要是增加扶贫支出和农村一事一议经费。
11、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406万元,比上年增加2426万元,增长247.71%。主要是增加智慧产业城筹建经费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
1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402万元,比上年减少596万元,下降29.81%。主要是减少特呈岛建设开发资金。
13、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167万元,比上年增加39万元,增长30.45%。主要是增加国土和海洋管理事务资金。
14、其他支出3145万元,比上年减少2245万元,下降41.65%。
2015年全区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351万元,加上债务收入720万元和上级补助收入24570万元,再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3983万元、调入资金9169万元和土地收益收入18000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8300万元,全区可支配财力为123493万元。2015年安排财政支出125435万元,收支缺口1942万元。
四、2015年财政工作思路
为了实现2015年预算收支任务,实现“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多措并举广拓财源,多方筹集资金保障财政供给。
今年财政工作要密切关注中央、省、市财税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加强与上级财税主管部门的联系,积极论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扶持。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拓宽思路,由单一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向社会资金投入方式,创新融资模式,引导和激活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民生投入,加大公益事业设施投资,尤其是教育、医疗和扶贫等方面,要积极发动社会公益捐款,为公益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做大经济蛋糕。
今年我区税收任务压力大,财税部门要精诚合作,大力组织收入。税务机构要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密切关注税收动态,强化对中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税收跟踪管理,确保实现我区税收利益最大化。对渤海粮油、中纺粮油等税源动态实行重点跟踪,落实收入目标,增加财政收入。对市场流转税收,要重新核定标准,调整税收定额。积极探索小产权房、私人房屋出租出赁税收征管办法,加大罚没执法力度,增加非税收入。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保运转、重民生、促发展”的原则,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坚持民生优先,切实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三农”等社会事业领域投入,努力解决好低保、五保、孤儿、残疾人、退伍军人、退休老干部供养、医疗救助等民生问题。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不断扩大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四)坚持厉行节约,控制财政支出增长。
一是严格控制支出总量,以2014年“三公经费”和其他一般性支出预算调整压缩后的实际结果作为2015年预算安排的控制目标;二是要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对“三公”经费、“楼”、“堂”、“馆”、“所”等建设和维护开支进行严格控制。重点加大对会议、培训、庆典、公款旅游、办公设备购置、办公用房租赁、维修等专项经费的压缩力度,优化部门项目支出结构,有效保障重点工作需要;三是推进建立因公出国(境)任务和公务用车改革与经费预算安排的联动审核控制机制,继续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强化部门管理责任,完善细化工作流程,确保总量控制目标不得突破;四是切实加强监管,督促部门(单位)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严格项目经费使用范围,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加强执行动态监控,重点监督检查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对重大基建项目委派财务监理,强化支出绩效评价;五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的跟踪问效,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督。
根据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及《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的要求,我区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建立编制科学、预算透明、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的预算管理机制。要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执行好中央、省财政的改革政策,推进财政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努力跟进改革步伐。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范围和比例,健全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抓好资产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有关规定,强化部门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严禁无预算支出,规范预算追加和预算结余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完善资金汇审制度,健全拨付对账机制,规范财政账户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各类资金,集中财力支持民生事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