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霞山人大讲堂” 力促代表善为有为
发布时间 : 2024-04-17 09:44来源 : 霞山区人大办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代表人民,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围绕锻造“有为代表”的目标,制度化地创设了“霞山人大讲堂”,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以高质量代表工作擦亮全过程人民民主底色。
讲什么—— 内容主题化,学到真本事 “依托‘霞山人大讲堂’,我们系统学习新思想、重点学习新任务、深入学习新理念,切实增强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能力水平,更好做到依法履职、充分履职。”霞山区人大代表万海波坦言,自己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这一神圣职责,霞山人大创设的“人大讲堂”发挥重要作用。 霞山“人大讲堂”现场 “讲什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反复考量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人大工作实际和霞山现代化建设新实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区分通识类、专业类、拓展类课程,引导市、区人大代表学思践悟新思想,争当新时代有为代表。 霞山“人大讲堂”现场 聚焦新思想凝心铸魂,在固本培元上“增效”。“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霞山人大讲堂”围绕思想“充电”、精神“补钙”、行动“加油”,先后举办“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人大代表要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带好头作表率”“履职见闻录”“人大代表要做到‘六得’”等专题讲座,参加代表超过500人次。 “之前也在自学,但失于浅、失之于偏,而依托‘霞山人大讲堂’,既听专家全面解读,又与大家深入交流,我更深刻感悟到思想伟力,真正汲取到真理力量。”区人大代表、海昌社区书记黄晓燕说,聆听“人大代表要做到‘六得’”专题讲座后,她加深了对代表职务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 聚焦新理念指导实践,在深耕细作上“提质”。要揽“瓷器活”,必先练就“金刚钻”。“霞山人大讲堂”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作为必修课,先后从“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守正创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见效”等方面安排专题辅导,指导代表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将重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民之所望,就是人大代表履职所向。正因为在“霞山人大讲堂”上学有所得,许多人大代表聚焦民生实事、发展要事、治理难事发力,有效衔接代表资源和现实需要,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霞山落地生根。 聚焦新作为强化担当,在实干争先上“结果”。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霞山人大讲堂”把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作为基础课,先后就“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人大代表要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带好头作表率”“履职见闻录”“人大代表要做到‘六得’”等组织专题报告,让代表们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展现履职风采。 谁来讲—— 主体多元化,讲出新高度 同样的内容,不同人讲出不同效果。“谁来讲”,也是区人大常委会创设“人大讲堂”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常委会按照“人大领导带头讲,人大代表交流讲”的总体设计,内外结合构建多元矩阵,确保讲有高度、听有热度。 时隔半年多,区人大代表、新兴街道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济联社社长林建发对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坤“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主题授课记忆犹新。“他既讲理论又讲案例,既讲问题又讲对策,既讲规范又讲特色,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打开了我对人大代表履职的认识之窗。”此后,林建发总是积极参与各项人大调研工作。 学习培训以实战、实用为导向,邀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常委会领导干部作专题授课,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廖锦海结合自身和岗位实际,悉心领会、深入感悟、身体力行,面对面传经送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廖锦海作专题授课 长期在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工作的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文诚不仅对人大监督研究非常深入,还拥有丰富的“百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他应邀为霞山区人大常委会第2期“人大讲堂”作专题授课,其精彩授课赢得代表们阵阵掌声。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文诚作专题授课 依托“霞山人大讲堂”,常委会定期邀请国内、省内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授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总裁助理、技术总监程开敏博士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视角,介绍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参会履职情况,为提升人大工作质效和代表履职能力“传经送宝”。 专家的专业授课提高了代表助力发展本领。以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为例,在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意见建议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共提出建议(含议案转建议办理)68件,合并为55件(含7件重点建议),其中交由区人民政府办理54件,交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1件。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被评为全市议案建议先进组织单位。 以“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为口号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以来,霞山选区市人大代表紧盯“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市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建言50余条,得到区委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充分认可。 专家之外,常委会在区内着重选取来自经济、法治、民生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和扎根基层的一线代表作为主讲人,在“霞山人大讲堂”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心路历程,讲述履职故事,激励代表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主法治等领域各展所长。 为放大“霞山人大讲堂”作用,常委会还组织代表结合自身优势特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开展宣讲活动,运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霞山人大讲堂”开设以来,在霞市、区人大代表参与率均超过75%,覆盖面仍在持续扩大。 怎么讲—— 活动常态化,确保见实效 “‘霞山人大讲堂’形式很丰富、很灵活,包括‘沉浸式’听讲座、‘互动式’作研讨、‘体验式’看现场,兼顾我们的时间安排,更确保取得实效。”用一个字来概括评价常态化举办的“人大讲堂”,来自企业的区人大代表曾耿滨稍加思索后说,“实!” 霞山“人大讲堂”现场 如何确保“见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在“怎么讲”上下功夫、想办法,每年制定计划并列入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实”在安排上,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代表集中培训、代表小组活动统筹谋划,实现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讲、学习培训集中讲、代表小组常态讲。 霞山“人大讲堂”现场 “我们已经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围绕‘百千万工程’‘代表履职’等专业性较强的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者代表开展专题授课。”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坤介绍,这样的安排不仅减少代表专门奔波之苦,还提高了相关议题审议的专业水平。 “实”在形式上,“霞山人大讲堂”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模式,将研讨交流作为有效抓手,每期安排5—10名代表交流心得,在思维碰撞中深化认识、获取真知;将实地考察作为必要环节,组织代表到重大项目现场、乡村振兴一线等观摩学习,推动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 将信息赋能作为有益补充,把讲堂内容同步上传至智慧人大平台。“能现场参与自然好,实在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学习。”区人大代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林晓山为此竖起大拇指。 “实”在质量上,“霞山人大讲堂”举办前组织召开代表座谈会,就时间安排、教学模式等收集意见建议,保证活动科学合理、契合需求;期间鼓励代表根据学习收获和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引导代表养成调查研究好习惯,并组织心得体会质量测评,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进行评价,真正让代表有压力更有动力。 人大代表一肩扛着党和政府重托,一肩担着人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一链、重要一环。霞山区人大常委会紧扣代表担当作为这一目标,以“人大讲堂”为切入点、突破口,不断建立健全促进代表履职机制、平台载体,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履职,争当新时代“有为代表”,为推动霞山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多作代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