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霞山动态 > 霞山要闻

如何预防老年人诈骗?

发布时间 : 2024-02-08 10:32来源 : 中国反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应用在老年人中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不知不觉成为骗子的“韭菜”。

  01老年人诈骗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哪些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认知少,缺乏判断力

 很多骗子在行骗前都会特别关注老年群体,因为他们接触的新事物少,了解的信息不全面且接受程度低,学习能力弱,大部分老人的警惕心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事情的合理性缺乏判断力,往往一些低端骗局,都能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老年人贪图便宜

 现如今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经历过那段心酸的苦日子,这也是大部分中老年人厉行节约的原因,但在骗子眼里,这却成为他们的实施骗局的优势,他们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经常采取一些扫码送礼品或者免费听课的手段来诱惑老人,很多老人领完礼品后觉得自己占到便宜,也会向其他老人进行宣传,骗子利用这种情况造势,会对邀请人数最多的老人进行嘉奖,对这些一无所知的老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掉进骗子设好的陷阱。

缺乏倾诉对象,往往把骗子当朋友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导致很多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闯荡,当子女外出务工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们独自留守在家,内心无比孤独,有些事情不知道该找谁倾诉。而骗子们会花言巧语哄我们开心,有的甚至三天两头登门拜访,给我们做饭洗衣,对我们嘘寒问暖,看起来就是把我们当亲生父母来对待,但这样做无非是想获取我们的信任,以便实施下一步的推销和诈骗。所以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不能被一时的好奇蒙蔽双眼。

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且大多有老年病

  年龄越大越关注身体健康,且大多数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类的东西都很执着,坚信这些东西能够提高身体机能、改善身体状况。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正是抓住我们的这种心理,诱骗我们消费购买保健用品,甚至把这些东西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仙药,我们经不起诱惑不停地购买,最终造成钱花不少,病未治好的后果。

03老年人应当如何预防?

1、不要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2、不点击。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应用。

3、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4、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5、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6、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7、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8、不要轻易动钱。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9、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或110报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