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霞山动态 > 街道动态

“老手艺・新乐趣”—— 老年妇女传统手工小组活动

发布时间 : 2025-09-17 16:10来源 : 本网

       为了给黄西村的阿姨们的晚年生活添上更多滋味,在霞山区民政局的悉心指导下,海头街道的社工们精心策划了这场传统手工小组活动。五节内容精彩纷呈,恰似一串串温润的珍珠,不仅串起了满室的欢声笑语,更串起了一段段温暖绵长的回忆。

                      9月发文.png

       第一节,相识加义剪:社工带着大家玩起了姓名“滚雪球”热身游戏。随着一个个名字在圈子里传递,原本有些陌生的阿姨们很快熟络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接着,社工介绍了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安排,耐心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小期望。你一言我一语间,大家共同定下了小组约定:准时赴约、彼此尊重、畅所欲言、互帮互助,这几条简单的规矩,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更让人暖心的是,社工还链接了义剪资源来给阿姨们剪头发。看着镜子里清爽的新发型,阿姨们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欢喜。其中有位特殊的组员,她是民政服务对象,女儿因为身体原因没法到现场剪发,社工便带着义剪师傅上门。一开始,小姑娘还有些抗拒,社工就陪着家属在一旁温柔引导,慢慢地,小姑娘放松了下来,最后剪了易清洁的发型。义剪师傅还笑着说:“以后头发长了,随时找我们。” 这贴心的话,让在场的人心里都暖暖的。

                     图片6.png

       第二节,学非遗螺钿:大家迎来了非遗螺钿手工体验。社工先给阿姨们讲起了螺钿的悠久历史,手里的材料来源、用处和制作方法。轮到自己动手时,活动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沉浸在这指尖的乐趣中。一位阿姨捏着螺钿片在发夹底座上比了又比,忽然抬头冲旁边人打趣自己:“我这双做农活的手,粗得像老树皮,做出来的发夹一定没有你们的好看。” 社工闻言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阿姨您看,这螺钿不就是靠咱们的手才能粘出花样?您种了一辈子地,手上的劲儿可比谁都稳呢!” 没过多久,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螺钿作品就诞生了。有的发夹上粘着扇形螺钿,像停了只闪着光的蝴蝶;有的拼出细碎花纹,在光线下晃着流动的光泽。梅姨举着自己的成果,笑着说:“这手艺活儿,既能磨性子,又能活动活动咱们的双手,真好!”

       第三节,巧制艾草锤:社工一句 “大家知道艾草锤有什么作用吗?” 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用来锤打八虚最舒服啦!”“可不是嘛,锤锤肩颈也不错,我这老脖子总发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极了。在社工的一步步指导下,阿姨们纷纷拿起艾草和布条动手操作起来。有的把艾草攥得紧实,扎绳时手腕一转便绕出整齐的结;有的特意留出蓬松的边角,念叨着 “这样锤着更绵软,敲在身上不硌得慌”;还有人在把手处绕出麻花状的绳结,既好看又防滑,透着过日子的巧思。斌姨拿起自己做的艾草锤敲了敲肩膀,舒服地说:“这亲手做的就是不一样,敲着别提多得劲儿了!”

                     图片4.png

       第四节,玩魔法扎染:开始时,社工带领阿姨们玩起 “颜色” 报名的热身游戏,大家跟着节奏互动,笑声此起彼伏。随后,社工边演示边讲解扎染的步骤,还贴心地准备了方巾让大家先练练手。折一折、扎一扎、染一染,社工特意放慢速度,等着每位阿姨跟上节奏。方巾上的花纹千奇百怪,大家看得啧啧称奇。有了方巾练手的经验,再做扎染纺布袋时,阿姨们就熟练多了。我试试折纹的,她试试拧圈的,大家边做边打趣:“这可是咱们黄西村妇女的特色手提袋,以后逛街旅游,咱们背着一起出门!” 最后,因为用色和手法不同,一个个色彩丰富、花纹各异的手提袋新鲜出炉。“你的真漂亮!”“你的更有特色!” 大家互相夸赞着。

                      图片3.png

       第五节,收获特别多:社工带着大家一起回顾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咱们做了螺钿、艾草锤,还玩了扎染,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呀?” 梅姨率先开口,眼里闪着光:“一开始啊,我总觉得自己这双手粗糙得很,肯定做不好这些精细活儿。可现在你看,我不光做出了精致的螺钿发簪,还做了这独一份的手提袋,我这心里呀,越来越有底气了!”

       本次小组活动,是我们社工与阿姨们共同走过的一段温暖历程。阿姨们在熟悉的老手艺中重拾乐趣、展露笑颜,这让我们深感欣慰。活动所传递的老手艺温情,与 “一老一小” 品牌关怀相互融合,让整个村居逐渐成为充满温度的大家庭。

                      已编辑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