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遗墨间的沧海桑田——特呈岛六百年诗意华章
发布时间 : 2025-07-11 16:56来源 : 霞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潮汐有声,时光无言。
特呈岛全貌 何玲摄
踏入红树林时,天色有些阴,空气里是海泥与植物根系纠缠的气息。我被眼前的景象攫住了:盘根错节的老根,紧攫着滩涂,树皮皴裂得像岛上老渔夫的手背,刻着我读不懂的岁月。潮水正低,无数气根从泥里冒出来,密密麻麻。八旬的陈阿婆就站在林边,身子比一些老树还硬朗。她用指节粗大的手朝林子深处一指,嗓音是海风磨砺过的沙哑:“我们小时候,肚子饿,就来这里拾树枝来煮盐,那烟火气,呛人得很。谁能想到,如今守着这片林子,竟也能过上好日子。”
我顺着新修的环岛绿道,走向盐田旧址。暮色四合,给岛屿镀上一层黯淡、流动的金。那熬干了大海的灶火早已熄灭,只剩下被海风吹了百年的寂寞。我伸手触摸一座斑驳的火山岩盐灶,指尖冰凉,仿佛能触到明代盐工滴落的汗,以及汗水蒸发后那无声的叹息。不远处的渔家乐里,传来锅铲与铁锅碰撞的清脆声响,蒜蓉的焦香混着海鲜的鲜甜,霸道地钻进鼻腔。特呈岛的生存,就这样从与大海的苦涩角力,走向了与它和解的诗意,只留下一缕咸涩的回味在舌根。 入住的民宿环境宜人,院墙上抄着解缙的诗。我推开落地窗,海风立刻灌了进来。院里有口老石井,井口满是岁月磨出的绳痕,据说解缙曾在此汲水烹茶。而此刻,古井的幽深水面,正倒映着邻院一位年轻姑娘直播美颜的手机光环。她正向粉丝介绍刚离开的生态研学团,清脆地喊着:“老铁们,看到没,这就是解学士喝过的水,沾沾文气……”古老的墨迹与崭新的流量,在这方小院里奇异地共存,那井中的光影,便是此刻最真实的注脚。 临别时,渡船的汽笛拉开晨曦。我重回渡口,“特呈岛”三个大字庄重无言。盐工的汗水,已化作民宿顶上闪烁的光伏星河;冼夫人的战舟,也已换了数字化的风帆,正朝着海洋强国的新航路扬帆起航。而解缙滴落的那一纸墨痕,竟真的在六百年后,于红树林的根脉里,绽出了一整个春天。 这春天,是新时代海上丝路节点上的璀璨,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鸣,更是通往共同富裕道路上,最坚实的跫音。我坐上渡轮,回头望去。海面倒映着星河,一时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人间。那每一颗明灭的微光,想来,便是一个岛民不眠的梦,一声历史潮汐里不绝的回响。
东村冼太庙 何小婷摄